公關策劃公司:汽車公關的六大誤區
2015-11-08 13:48:50
對于汽車行業來說,公關可以說是個非常重要的崗位,不但公司內部設有公關部,往往還會花重金外請公關公司提供服務,不少車企一年的公關傳播費用都在千萬以上。
那么,到底何謂公關,公關能起到什么作用?公關主要做什么工作?業內的專業人士有很多說法,但我最認可的還是百度百科關于公關的定義:通過協調企業(組織)與媒體的需求與價值取向,使雙方的利益最大化,最大可能地達到企業(組織)的傳播目標和媒體的信息(報道)需求。
但在現實中,汽車公關卻往往走進誤區,和公關的真實目的南轅北轍,主要體現在以六個方面:
提到公關,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必定是公關小姐,公關先生。
汽車媒體公關經理也會讓人往這兩個詞上聯想。
在現實中,也有不少廠家把媒體公關簡單的等同于“公關”,于是乎你就會看見這樣的景象,各種新車上市、試駕會現場,各種溝通會現場,清一色的職業裝美女、帥哥,看到媒體記者,無論年齡大年齡小,一律甜甜地笑著:“老師你好,老師辛苦了。”,然后在各種節假日挖空心思給媒體“老師”選禮品,寄禮品,重要的媒體還會有各種特制專享的禮品。甚至不乏鬧出各種緋聞花邊新聞甚至到最后假戲真做的。
汽車媒體公關真的需要把媒體老師當上帝嗎?真的需要伺候好媒體老師才算合格的公關經理嗎?公關真的就等同于“賄賂”嗎?
NO。
媒體需要尊重,沒錯,但媒體更需要的是新聞,需要的是可以滿足報道需求的稿件素材,各種車馬費、節日慰問當然好,但如果只會這些,似乎一年發一次大紅包會更討媒體的歡心。只不過這樣的媒體往往過幾年甚至一年沒過就倒閉了,所以你的心思也白費了。
在中國現有的環境條件下,車馬費是不能不給的,各種慰問也是必不可少的,但這只是公關的例行工作,而不是體現公關水平的技術活,簡單點說,這種公關,只要不是那種白癡的直接把錢送給媒體老師,說:“吶,上次你幫我們發了篇文章,我們給你幾百塊錢”的都能干。
誤區二:酒量是公關經理的“必須”條件
每到年底,都是那些做媒體公關經理的朋友們最頭疼的時刻,尤其是那些酒量不怎么好的媒體公關經理,非常犯怵。
因為一到年底汽車廠家都會舉行媒體答謝會,通常第一站北京,第二站上海或廣州,除了北上廣,還有華東、華南等各大區域的,基本上春節前的一個月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各種答謝會的酒桌上。
這是集中的“酒桌公關”,平時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酒桌公關更不可少,各種試駕會、上市會,都少不得陪媒體老師喝幾杯。
因此,不少汽車廠家招公關經理面試時都會問一句:“你酒量如何?”。不少汽車媒體公關經理也以好酒量自居:“想當年,我一人放倒十幾個媒體老師。”
酒量真的是檢驗媒體公關稱職與否的關鍵指標嗎?非也。
誠然,酒文化是中國特有的文化,所謂無酒不成席,無酒不歡,三杯兩盞下肚,路人也變知己。的確,酒桌上是觥籌交錯,把酒言歡,熱鬧不已;但不要忘了還有句話是酒桌上的話當不得真。
所以,酒量這玩意,頂多只能算是助興工具,既不是媒體公關經理的必要條件,也不是充分條件。
誤區三:公關就是發軟文
說到公關工作的考核指標,除了那些看不見的“灰色”指標外,最重要的一個指標是“軟文”發布指標。
所謂軟文,通俗點即廠家自己發布的說自己產品好的文章。但這樣的軟文能達到效果嗎?
答案仍然是NO。
很多廠家對軟文的要求可以歸納為一句話,那就是“極盡所能歌頌廠家和廠家的產品。”表揚產品的還好理解,但還有不少廠家的公關部把軟文當作向領導獻贊歌的工具,車子賣得不怎么樣,卻“提煉”出所謂的“***模式”,或者是“***理念”,整篇文章假大空,讓人毫無閱讀的興趣。還美其名日所謂的“領導人包裝”,這個想法不錯,但領導人包裝并不是給領導人唱個贊歌就行了,金三胖倒是有不少人唱贊歌,但朝鮮因此就強大起來了嗎?
有個進步就是現在很多廠家都取消了對軟文字數的要求。之前不少廠家甚至把軟文字數也納入考核標準,就導致不少廠家的軟文又臭又長,不堪閱讀。
軟文撰寫與公關經理關聯不大,現在的汽車廠家大部分都不自己撰寫“軟文”了,都是借助外力,即公關公司所謂的文案高手來撰寫。公關經理可能主要是劃個方向,再改改錯別字,把把關就算完成任務了。考驗公關經理的主要是發布軟文。
于是乎和各大媒體的編輯、記者套近乎,要求幫助發布文章就成了各大車企公關經理的重要日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