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策劃地方節慶活動品牌如何樹立
2013-01-12 03:47:24
而是縣域經濟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抓手。它不僅能促進城市基礎設施的完善,優化城市環境,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而且對主辦城市具有很強的形象塑造作用,能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有關資料分析,我國大大小小的各種之多,已成遍地開花之勢。在這么多的地方脫穎而出,創作效益呢?
筆者認為,那就是要樹立屢見不鮮,有相當一部分縣市在節慶期間大量投資,節后卻偃旗息鼓,對節慶的品牌經營較為疏忽。
節慶活動要實現品牌戰略,一是要著眼長遠,建立可持續發展目標;二是要進行差異化定位,需要有創新意識,辦出自己的特色;三是必須依靠市場機制來運營,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辦節模式。下面筆者就這幾方面展開探討。
其一,要樹立地方,都只是想做一挑子買賣,沒有長遠眼光和定位,所以,在策劃和運營過程中就出現短視行為,不去著重考慮客戶或者游客的回頭率,不著手客戶資料的收集和管理,不進行步驟化的市場營銷戰略的策劃,不考慮參與方和游客的利益獲得和心理感受,這種做法,怎么能持續性地樹立節慶品牌?又怎么能為地方經濟文化發展搭建交流平臺?
其二,要打造地方節慶的品牌,就得有差異化和創新性的定位。當下,一些地方在舉辦節慶時,經常出現互相模仿,重復辦節的現象,節慶沒有突出的主題、鮮明的形象、創新的內容。這種重復不僅會使業內人士或其他一些人感到厭惡,甚至對地區形象會有負面影響。
因此,當我們策劃地方性必須有“人無我有,人有我特”的創新理念,如果節慶缺乏創新,參加者就不再覺得有新鮮感,從而對此品牌的關注程度也就越來越小。蘇北小縣盱眙由一個默默無聞的小縣發展成為江蘇乃至全國的名縣,其成功之處就在于創意性地舉辦龍蝦節,并且把每屆都辦得有新意有特色,其策劃人員做別人沒做過的事情,想別人沒想過的創意,創造出前人所沒有的東西。
地方節慶活動的差異化是指節慶活動應具有鮮明的特色和與其他地方不同的準確的定位。地方節慶活動是地域性的體現平臺、地域文化的載體,所以,要使之能與當地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有效地結合,有特色才能保持其持久的生命力。
地方政府舉辦節慶活動時,必須考慮到節慶活動的有效性。而有效性的取得,就是要通過差異化戰略和正確的定位的策劃方能達到。
山東濰坊市從一個普通的小城發展成為舉世聞名的“國際風箏之都”,風箏這一獨具特色的產品功不可沒,每年舉辦的風箏節對其經濟的文章和知名度的提升作出了很大貢獻。根據中國縣域節慶論壇研究報告,差異化成為節慶經濟成功的基石。各地方都應挖掘自身特色,樹立良好的差異化城市形象。
其三,從地方節慶活動的運營方面來說,應該提倡市場化運作與政府主導相結合,這樣才能保持地方節慶活動的長期性和有效性,其品牌的樹立才能成功。我們知道,對于投資巨大的大型節慶活動,單一靠政府投資,不切實際,易出現政府財政貼不起的現象,并易造成財務預算不正確和浪費。若是單靠政府出資,不僅給政府帶來了資金周轉困難、勞民傷財、怨聲載道等問題,活動策劃,而且政府部門的人很難用專業知識辦好節慶。因此,地方性節慶活動的運作模式應采用多樣化、市場化的形式,使市場規律發揮作用。
江蘇省沭陽縣在2005年舉辦第二屆沭陽花木節時就巧妙地進行了市場化的辦節模式,實現了政府零投資辦節。他們在宣傳上與強勢媒體緊密合作,不僅CCTV-7的“鄉村大世界”節目來采訪,而且江蘇衛視、揚子晚報也加以報道。其現場活動的冠名權、廣告攤位等都成功拍賣,大型的演出也進行售票,門票收入和招商贊助填補了資金空缺,并實現了贏余,對外的宣傳效果和知名度得到提升,不僅盈了利,簽下了大批訂單,百姓也樂在其中。
真正把節慶辦成品牌,辦出特色,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雙豐收,是一種地方節慶活動的目標,要達到這一目標就得智慧地進行定位、策劃和運營。有品牌效應的地方節慶活動,將能在促進地方經濟社會進步的同時,也提升城市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