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策劃品牌節慶構建之道
2013-01-12 07:22:15
2010全球聚焦中國,上海市世博強勁拉動節慶產業大發展。面對中國文明出走世界躍躍欲試的大背景,中國節慶正面臨著構筑全球節慶事業的最好歷史機遇。中國五千年的悠悠歷史,節慶文化源遠流長。對于中國節慶產業來說,2010年是中國節慶元年,也是通向節慶大國的拐點。
2010年,正是新十年的開端,正是把握中國勢,實現全球志的最佳歷史機遇。鑒于此,我們從理論上研討節慶經濟,從交流上豐富運作經驗,從規模上推動節慶經濟,從規范上管理節慶活動,從創新上探尋渠道通路。歷經歲月的沉淀,中國節慶正在走向世界,正在走上“節慶大國”的通途。
主持人:近年來中國節慶產業蓬勃發展,地方辦節熱情高漲,結合地區資源優勢,請問各地對所辦節慶的定位是什么?
陳琳:成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旅游資源。美食文化、熊貓文化、非物質文化、三國文化、古蜀文化、道家文化等譽滿海內外,在國內乃至國際都具有唯一性。豐富的優質旅游資源又為成都將節慶與旅游結合發展提供了難以復制的有利條件,有利于促進節慶與旅游業的互動,延伸和優化節慶的產業發展鏈。成都濃厚的休閑消費文化氛圍和作為西南地區的“三中心、兩樞紐”的輻射帶動能力,為開展消費型節慶提供了廣闊市場。
立足于成都發展節慶產業的客觀優勢條件,我們確立了把成都建設成為“中國西部休閑節慶之都”的發展戰略。依托自然、歷史、人文底蘊,打造一批節慶品牌,重點培育中國國際美食旅游節和中國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同時立足“全域成都”,依托區市縣民俗文化特色和旅游資源優勢,緊扣休閑主題,整合地方節慶資源,在每個區市縣重點打造1-2個品牌節慶,將成都打造成為西部休閑節慶之都,形成全域成都地地有節、一年四季季季有節的格局,在全域成都范圍內形成一批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具有廣泛群眾基礎、在西部地區具有影響力和輻射力的休閑節慶活動。
葉敏:積極引進國際性項目,繼續深化“國際會議目的地”和“中國節慶之都”品牌打造,與旅游互動,打響“東方休閑之都”。積極發展文創產業、互聯網產業,打造“文創中心”和“電子商務之都”。 進一步深化“杭州主城區+杭州區、縣(市)+都市經濟圈+長三角區域+國內重要會展城市”的西博會合作新格局,加強區域合作,市縣互動,推動區域和郊區經濟發展。按照“突出重點、打造精品、彰顯特色、擴大影響”的要求,在西博品牌建設上求突破,提升辦會品質,加大項目整合培育力度,擴大品牌項目的影響力,做到每季度有項目主題概念,全年各階段都有精品核心會展、節慶項目。挖掘西博會的文化內涵,以西博會品牌價值有形化為目標,開發運作西博品牌產品。
于連波:威海作為一個后發的會展城市,在會議、展覽和節慶賽事活動三個方面,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進行了理智地分析和準確定位,最終把“發展會議和節慶經濟,打造會議和節慶城市”放在優先和重點發展的位置。
在策劃組織上,充分依托海洋、區位和環境優勢,堅持“六選六不選”的發展策略,即“選擇小不選擇大、選擇輕不選擇重、選擇海不選擇陸、選擇會不選擇展、選擇獨不選擇偶、選擇特不選擇雜”。通過舉辦或引進專業會議、區域性文體賽事及節慶活動,充分張揚城市個性,走一條獨具特色的會展之路,與周邊城市實行差異化競爭。
在發展目標上,立足當下,著眼長遠,統籌規劃。近期(2008年—2012年),鼓勵各類會議、展覽、節慶活動競相發展,重點培育3—5 個與威海產業結構關聯度高、在國內外有影響的品牌會展項目;中期(2013年—2023年),逐步實現會展經濟產業化,會議經濟規模化,會展業收入年均遞增15%—20%,力爭將會展業打造成現代服務業的骨干產業;遠期(2023年以后),努力將我市建設成為特色鮮明、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的“四季會議”名城。
羅先余:資源稟賦決定節慶的定位和價值取向,圍繞資源這個“核心主線”,不斷調整節慶定位是解決辦節認識困擾的關鍵。安康地處陜西省東南部,秦嶺以南。中國四大母親河“江河淮漢”之汗水橫貫其中。安康最早先民為“漢水龍族巴人”,巴人喜水樂水愛舟。這特定的地理位置和人群為漢水龍舟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漢水龍舟是漢水文化的經典代表。安康的青山綠水賽江南的資源對于改變陜西在全國的印象有相當的作用,對吸引外界重視安康、關注安康、發展安康有意義,打開一個讓外面的世界看安康的窗口。隨著辦節時間推移,把辦節定位調整為吸引西安游客,發展安康旅游。這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種需要和選擇。讓安康龍舟節服務安康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人民幸福生活,服務社會和諧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