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關公司:盡管當初報批的用地面積是580畝
2018-01-13 16:17:12
對于重慶市江北區來說,房地產開發商鼓吹的“歐式一條街”曾經讓該區市民乃至政府部門做了一回“CBD”的美夢。但遺憾的是,這個美夢卻不小心被開發商“吹破”了——除留下了一幢幢爛尾樓之外,其余歐式商務樓盤將不得不“商改民”而被廉價出售。
據了解,這個曾經令人向往的“CBD”是1996年一家房地產開發商憑借大膽策劃、設計精美的方案說動重慶市江北區人民政府而開始籌建的。當時,這家公司拋出的誘人計劃是——將位于該區核心地段的580余畝土地圈為“歐式一條街”建設用地,打造歐式商務區,建筑風格為純歐式,(文章由善達上海公關公司整理編輯),再加上依托于“歐式一條街”修建的望海現代城等住宅項目,堪稱一座功能完備的歐式小城。
盡管當地知情人士稱當初政府部門是想以此為依托打造該區的CBD,承建開發商也刻意對此進行渲染,但在采訪中,政府部門人士卻否認“CBD”一說,稱那只是開發商自己命名的一個建設項目。
有人評價說:重慶“歐式一條街”,是躁動年代的地產開發商講給當地政府部門聽的一個“故事”,而這個“故事”卻曾經讓許多人激動不已。
7幢爛尾樓壓垮一條商務街
據重慶市一位同行介紹,在該市江北區核心區域觀音橋,一幢高達27層、名叫“米蘭大廈”的大樓,其主體工程剛一竣工就被相關部門確認為危房,據說目前正在招標爆破公司欲將其炸掉。
按說,在全國房地產市場上這樣的爛尾樓本不再是新聞,但米蘭大廈卻因為所處的位置而成了當地市民評頭論足的一大新聞。
該大廈地處曾經攪動重慶民眾神經的江北區“歐式一條街”,而在這條商務街區中,不僅米蘭大廈是爛尾樓,該“歐式一條街”的7幢主體歐式建筑項目都沒能逃脫成為爛尾樓的命運。
據記者了解,為建設這個商務區,盡管當初報批的用地面積是580畝,但實際卻征用了1180畝土地,承建開發商為這一歐式商務區前后投入了12.38億元。
由于各方的大力宣傳,在這一宏偉工程尚未動工之初,幾乎無人懷疑“歐式一條街”就是未來江北區的CBD雛形。因此 在初建時,“歐式一條街”就被寫進了“重慶市城市建設史”之中。
但令人失望的是,這個當年名噪一時的商務街區卻淪落為爛尾樓集中地。“這哪有一點歐式的味道?”當地一位市民稱,“在我的印象中,當年宣傳得特別好,宣傳畫上還畫著許多哥特式和巴洛克式的屋頂,可它們在哪里呢?10年了,我一直沒見過。”
是什么原因讓這條歐式商務街區走進了死胡同?據了解,1996年 這家房地產開發商說動江北區人民政府并拿到土地后,就開始了資本運作,并且確立了一個地產開發的合作經營方式——這家公司出地 然后找其他開發商或建筑商來聯合建房、銷售,自己當起了“地主”,這種合作模式在當時其實也是一種普遍的操作方法。這家公司老總朱某稱:“房子該怎么建,當初都是規劃好了的,我們和開發商之間簽訂了合同,以確保整個建筑的歐式風格。”但是,這種嘗試的結果是,“歐式一條街”的7幢主要建筑,開發商全部都是建了一半就因為資金問題跑了,“我們當時做了個‘懶活’,自己想省點事,想盡快把整個項目全部建成,但結果卻把自己給害了。”
而對于造成爛尾樓的原因,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相關人士分析認為:“在當年的開發熱潮中,土地市場不夠規范。一些實力不濟的開發商巧取項目后,盲目大干快上,占地盤、搶項目、鋪攤子,很快就彈盡糧絕。更有甚者 當時有關部門還亂批地,聽任開發商把項目搞得過大。”
據知情人士介紹,目前,在該歐式商務街區擬建的七大主體項目中,除“米蘭大廈”成為危房尚待處理外 其余的都準備改為居民住宅或者商鋪廉價出售,且歐式風格已蕩然無存。
“歐式一條街”的凄涼不僅僅于此!重慶市商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稱,由于“歐式一條街”歷經近10年的時間也沒能實現當初的設想,江北區人民政府早在2003年就開始另謀他途,打造一條名叫“北城天街”的特色街區,取代并“兼并”“歐式一條街”。
那么,這條“北城天街”是否也被賦予了“CBD”的使命?記者在一份由該區政府部門于2003年6月30日下發的、名為“重慶市江北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重慶市江北區北城天街名店坊建設培育實施方案的通知”中并未找到“CBD”的字眼。據稱,相關各方當初的宣傳都回避了“CBD”這一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