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策劃公司:主觀負責提供假設和解釋
2018-09-25 10:07:28
作為羅德亞洲的掌門人,她在選擇客戶時自然是有一套原則。“直白地說,選擇客戶要考慮三個因素:名、利、學習。首先,追求利潤是企業生存的基礎,服務好客戶從而贏得相應的回報,才能給員工更好的工資待遇;其次,在進入新行業時,我們也會在價格方面給客戶一定的讓步,鍛煉員工更好的學習,并期待在行業中的領導地位。最后,羅德也會做一些企業社會責任的相關工作,這就是出于對企業名聲的考慮。”
TAG:壽玉瀅 公關 羅德她繼續說道,員工對數據分析也應該重視,以前都是根據主觀經驗得出結論,如今要讓位給客觀分析,主觀負責提供假設和解釋。這對員工的素質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公關從業人員主要是文科生,如今不僅要會講故事,更要懂技術和數據分析,文理兼通才更具競爭力。
學習能力是第一重要因素,更要享受工作的快樂
近幾年,資本深度介入公共關系行業,做大做強成為行業趨勢,而羅德卻沒有上市的打算。壽玉瀅認為,大而強,小而靈活,各有各的優勢,羅德希望在相應的領域做得優秀。一旦上市,資本對數字有著更為明確的要求,過高的數字杠桿會壓抑員工的創造力,而公關屬于創意產業,促使產生好想法的不是利潤,而是員工的熱情和興趣。她印象較深的一次活動,就是羅德為上海迪士尼做開業策劃,當天很多領導站在門口迎接第一批客戶,在場的工作人員與游人擊掌,最初并未得到回應,一段時間后,游人受到了情緒感染,開始與大家熱情地擁抱、擊掌,臉上也展現了發自內心的笑容。因此,相比較做大做強,羅德更希望無論工作多累,員工都能感受到公關的樂趣,從優秀的作品中找到成就感,而不是為資本的數字所累。
與此同時,壽玉瀅也指出了本土公關公司的困境及出路。“實際上,很多本土公關公司的領導都是跨國公關公司的出身。但是,本土公關公司有較強的生存壓力,迫于無奈會做一些‘不夠正確’的事情,我雖然不贊同,但也表示理解,并且,本土公關公司因為急于賺錢,缺乏總結和學習的能力,不注重提升總結,就容易導致能力上的枯竭,以致員工的流動率提高。然而,中國的市場非常龐大,本土公司也最了解中國市場和消費者的獨特心理,如果可以沉下心來做一些長遠的發展規劃,本土公關公司還是有很大的發展前景。”
作為羅德亞洲的掌門人,她卻為人低調,喜歡做幕后軍師。在采訪中,記者感受到了她性格中爽朗的一面,不僅表達了她較為欣賞的員工素質,更詳細分析了數字營銷及技術對公關公司的意義。在羅德“家庭式文化”的背景下,她提出了考核指標,反而激發了員工的創造力。對于企業走出去及本土公關公司的困境,她都提出了不同見解及獨到的方法。她就是羅德公關亞洲董事、全球執行高級副總裁、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壽玉瀅。
目前,市場和公關的職責范疇越來越融合,在她看來,目前正處于春秋時期,很多公司之間的提案重復性非常高,很多公司提供的整合營銷服務,都受制于原有的背景,比如廣告公司還是以廣告為核心進行的整合。一些客戶也表達了困惑,分不清公關、廣告或營銷,希望能有一家公司做好所有的事情。針對此訴求,羅德在去年成立了IMC部門。
近些年,隨著中國企業的全球化布局,公關公司也在不斷抓住機遇走出國門,但她指出,二者都有一些問題。第一,很多國外的公關公司都會建立全球的合作網絡,而大部分中國的公關公司在走出國門時,都沒有足夠的合作方。因為建立關系網在短期內不容易見到利潤,所以在速度、利潤,做大做強期待的推動下,本土公關公司很容易缺乏沉淀。第二,也是最急于解決的問題,就是文化差異。在跨文化交流時,跨國公關公司更具優勢,他們內部就可以消化這個問題。而且,中外媒體環境、消費者、習慣截然不同,走出國門一定要了解地域差異,并且尊重他人文化,不能妄想通過錢財處理媒體溝通。第三,中國企業有一個通病——耐心較差,經常期望通過捷徑在短期內迅速取得成功。而一些成熟的跨國企業進入他國市場時,基本都有幾年的詳細規劃。相比較而言,歐美的市場、媒體環境,以及大眾的受教育程度都更為成熟,快速成功的方法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可能存在,到了國外就很難復制這種模式。所以,中國企業和公關公司要想順利走出國門,首要調整的就是心態。
撰文:王竹君
當然,想在羅德長期發展,僅是快樂工作是不夠的,還要有過硬的能力。她欣賞的優秀員工,不僅要有扎實的文字功底,還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組織能力、分析能力、學習能力,加上外貌優勢和吃苦耐勞就更完美。同事都笑稱沒有這樣的人,但實際上她提到的這些能力,并非每一項都要求達到滿分,而是希望員工有學習和挑戰自我的能力。只有具備相對均衡的綜合素質,在此基礎上的好奇心和學習能力,才有助于適應日新月異變化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