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活動策劃公司:羅伯特對于新媒體帶來的公共關系革命表現出了相當的敏感性
2019-03-15 21:37:57
2010:轉型與思考
2018年的中國國際公關大會,羅伯特很早就愉快地接受了邀請。“非常期待能再見到CIPRA的老朋友們,你們是真正的公關人。”一晃十年過去,筆者不再是新人,“Bob”也已年近古稀,但十年的友誼,必將伴著對公共關系未來發展的熱愛,繼續一路走下去。
2018年11月,在CIPRA舉辦的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大會上,時隔四年,筆者再次見到了來自美國的老朋友——國際公關協會(IPRA)前主席、美國“國家戰略傳播峰會”創始人羅伯特·格魯普。幾年的時光,依然沒有改變這位年逾七旬的資深公關人如初見時親切的笑臉,再次相見,他的笑容將筆者的思緒帶入過去十年的回想。
2010年羅伯特再次應邀到訪CIPRA,參加兩年一度的中國國際公關大會,這次重逢給筆者留下了愉快的記憶。會議空閑,我陪同“Bob”參觀“鳥巢”,并乘坐剛開通不久的京津高鐵體驗了天津半日游。精致的瓷房子和精美的津門小吃,時至今日仍是他回憶幾次中國之行時經常提及的內容。
羅伯特打造的這種將公共關系理論實踐與政府決策緊密結合的議題,在其它場合并不多見,而與會高層對這一理念給予了積極反饋。約翰·艾倫將軍作為前阿富汗國際安全援助部隊的總司令,對羅伯特的戰略傳播理念給出了很高的評價:“在面對挑戰時我手上有多種選項,包括使用各種致命或者非致命武力去完成任務。但在所有選項中,我認為戰略傳播是最能夠隨機應變的選項。在戰斗中,戰略傳播包括公共事務管理與公共關系,是我任務職能的基本要素之一。”
大會上,羅伯特的致辭和演講讓我印象深刻。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使中國進一步走向了世界,而世界發展卻因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而前途未卜。作為全球公共關系領域的領導者,羅伯特呼吁全球的公關人共度時艱,與包括中國業界在內的全球伙伴建立聯系。“鼓起勇氣相互交流,即便同那些與我們有不同觀點的人,雖然交流并不意味著贊同,但這是我們相互了解并對觀點和行為施加影響的重要途徑。”
約翰·艾倫的發言得到艾琳·奧康納的贊同。她站在政府角度,分享了社交媒體協助美國決策層開展2010年海地地震救援和2011年日本地震海嘯救援的真實案例,強調了羅伯特倡導理念的重要意義。更多與會高層則圍繞羅伯特戰略傳播理念的各方面進行了經驗分享:海軍準將強調了組織內部傳播在海軍建設、特別是在海軍領導層與官兵家屬關系建設中的重要作用;2012年奧巴馬競選團隊的首席科技官則通過技術演示,展示了大數據分析對于建立精確有效的大選宣傳的重要基礎作用。
參加戰略傳播峰會成為筆者2013年美國之行最深的記憶。會后,我雖又在羅伯特的陪同下赴紐約拜訪了夏博新先生等多位行業泰斗,并首次代表CIPRA走進聯合國會場,但我依然堅定認為戰略傳播峰會是此行的最大收獲。“正如你看到的,在華盛頓和紐約談論公共關系的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群體,”在我的美國之旅接近尾聲時羅伯特這樣對我說,“我希望作為橋梁把他們連接起來,并讓公共關系在決策中體現出更大的價值。”
作為一名“50后”資深從業者,羅伯特對于新媒體帶來的公共關系革命表現出了相當的敏感性,他將這種“全球各種組織被迫通過新方式與其利益相關者進行溝通”的傳播現象,稱為“最具戲劇性的變化”。大會上,羅伯特預測“中國互聯網用戶數量2015年將達到六億五千萬,互聯網普及率將增至大約50%,普及到中國40%的廣大農村人口”,現在看來似乎還是略顯保守。對于這一新革命的未來走向,羅伯特并沒有給出明確預判,但他強調公關人必須積極地投身其中,因為“無論你參不參與,新媒體就在那里。如果一家公司在未來五年仍采用之前的方式進行傳播,那他必將倒閉。作為專業人士,我們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幫助公司和客戶投身新媒體的潮流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