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關策劃公司:劉曉霞:如何完善公關傳播效果評估
2013-03-22 20:08:34
2011年,慧聰鄧白氏研究正式推出了HC-PRE公關效果評估服務,并在行業內發起了“用統一標準進行公關效果管理是否重要”的大討論,引起了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慧聰鄧白氏研究e-Eyes事業部副總經理劉曉霞近日做客《國際公關》“對話”欄目,一起探討這一問題。
《國際公關》:HC-PRE公關效果評估是在怎樣的背景下推出的?
劉曉霞:營銷大師艾里斯及勞拉里斯在2002年推出一本書《公關第一,廣告第二》,被公關界譽為徹底顛覆營銷傳統的公關圣經。引起中國企業對公關關注的轉折點,應該是2008年奧運會。以李寧為例,李寧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在奧運后均有明顯的提升,并且也開始向國際化邁步。實現李寧品牌形象的提升并非是單一的手段,李寧的品牌營銷是立體式的,在不同的階段,廣告、公關、促銷各種營銷手段組合都在使用。但要嚴格區分李寧品牌形象提升的效果到底來自于哪種營銷手段,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就提出如何進行傳播管理的命題。而廣告效果研究已經建立相對完善的研究體系,公關效果研究卻是相對缺位的。
慧聰鄧白氏研究從1994年開始涉足傳播研究,最初的研究側重在信息監測和分析。隨著傳播環境的變化,公關在品牌傳播中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也因此2008年,慧聰鄧白氏研究建立了e-Eyes事業部專注在這一領域的研究。HC-PRE是e-Eyes事業部在2009年針對公關目標的管理所建立的一套完整的公關效果評估系統。
《國際公關》:目前對于公關效果評估,行業的困惑在哪里?
劉曉霞:公關效果評估事實上被當作公關傳播項目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無論是在國際上,還是在國內,對于公關效果的研究也都處于起步階段。
目前在國內,用于評價公關效果的指標被簡單地采用廣告等同價值來計算,這種測評方法基本上等同于直接用聲量來測評。這樣的方式,也導致了企業和公關公司都把追求最大的發稿量當作一個最終目標。具有曝光度是否就能起到品牌塑造以及促進銷售的作用呢?實際上,占有版面并不代表就可以起到影響目標受眾的目的。一個簡單的聲量指標,并不能完全代表公關傳播的效果。
《國際公關》:HC-PRE是如何實現對公關傳播效果進行評估的?
劉曉霞:廣告傳播和公關傳播其實都是品牌建設的一種手段,因此廣告研究的經驗對于公關研究具有相當高的參考意義。廣告傳播的溝通過程分為廣告輸入、受眾接收和市場輸出三個階段,其中廣告輸入和市場輸出是外在可見的現象,比較容易觀察和測量,而受眾接收是一個思維反應的過程。而實際上,我們并不需要衡量受眾思維的變化是怎樣的,我們更需要知道的是受眾思維變化與輸入輸出之間的關系。公關傳播也同樣存在這樣的溝通過程,略有差異的是,公關傳播既有主動傳播又有被動傳播。因此,公關傳播第一階段的輸入測量,考慮到不僅僅是企業在公關傳播的投入,還需測量公關投入在媒體上的表現,才能建立完整的結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