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關公司:沈志勇:從公關職業起源看公關營銷的邊界
2013-03-24 12:32:59
[導讀] 無論我們是在公關公司,還是在企業、機構做公共關系,傳播必須基于事實,制定策略也必須符合社會道德,只有這樣我們的工作才是正確的、有效的,(文章來自活動策劃公司、上海公關公司),否則也必將重蹈那些成于營銷、毀于營銷的覆轍
公共關系職業進入中國二十多年來,贏得了快速的發展,無論是公關公司規模、數量,還是從業人數都有了大幅增長,在企業端,繼外企之后,中國本土企業也開始大量應用公共關系。公共關系行業蓬勃發展的同時,帶來了足夠的市場卻沒有帶來足夠的聲譽,愈演愈烈愈常態化的公關危機和公共關系人員身陷囹圄的事實也促人警醒。網絡的發展、新媒體的興起,給公共關系人員提供更多施展的空間,但也帶來了一定的風險,一些沒有底線的公關營銷行為讓企業以及公共關系人員付出代價,并對企業及公關行業的聲譽構成威脅。如今,搞清楚公關營銷的邊界迫在眉睫,筆者試圖通過回顧現代公共關系職業起源,探討公關營銷的邊界。
“扒糞運動”催生現代公共關系職業
現代公共關系職業確立之初源于企業的信譽危機。19世紀下半葉,美國的商品經濟高度發展,當時處于壟斷地位的美國,為片面追逐利益,罔顧公眾利益,加之當時的美國社會出于轉型期各種矛盾突出,壟斷財團的行為引起了社會公眾輿論的強烈不滿和抨擊,媒體開始揭露其丑惡行徑,從而掀起了美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扒糞運動”,這也加速了現代公共關系職業的誕生。
1903年到1912年,持續了將近十年的“扒糞運動”使許多大企業和資本家聲名狼藉,那些利用掌握的輿論工具起家的聲名顯赫的大財團,受到了公眾的普遍質疑與抵制。壟斷財團最初試圖采取高壓手段,對新聞界進行威脅;威脅失敗后,他們又試圖通過發布虛假新聞以掩蓋矛盾和丑聞,但同樣失效。迫于形勢,財團們認識到:為求得生存與發展,他們必須取得公眾的信任。于是他們紛紛提高企業透明度,讓公眾廣泛地了解整個企業,以期取得信任。
艾維·李確立“講真話”的公共關系工作準則
正是在這個背景下,1904年美國記者艾維·李建立了第一個公共關系事務所,并確立了“講真話”的公共關系工作準則,他主張一個組織要獲得良好信譽就必須講真話,如果事實的披露給組織帶來不利影響,就應該根據公眾的反應和評價來調整組織的政策和行為。在其著名的《原則宣言》中,艾維·李全面闡明了公共關系事務所的宗旨:“我們的計劃,是代表企業公司和公共機構坦率地并且公開地向美利堅合眾國的新聞界和公眾提供迅速和準確的信息,這些信息涉及到公眾感到值得和有興趣知曉的有關主題。”在宣言中,他進一步解釋到,“這不是一個秘密的新聞處,我們的全部工作都是開誠布公的,我們的目標是提供新聞。這不是一個廣告公司,如果你認為我們送到你們企業辦公室的文件資料有任何不準確的話,請不要用它。我們文件資料務求準確。我們將盡快地提供有關任何受到處理的主題的進一步細節,而且,任何主編在直接核對任何事實的陳述方面都將愉快地得到我們的幫助……。”
艾維·李的以“講真話”、“講實情”來獲得公眾信任的主張得到了越來越多工商界人士的支持與提倡。因此,他贏得了世人的敬意,被譽為“現代公共關系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