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
企業都有問題,大
企業有大企業的問題,小企業有小企業的難處,就像每個人一樣,都有屬于自己的短板。
陶瓷行業本來屬于冷門,但是因為行業媒體眾多,加上各種
網絡媒體,新興媒體進入,使得這個整天與泥土打交道的行業也變得轟轟烈烈,多姿多彩,各種新聞涌現。
當然,正面報道人人喜歡,給企業貼金給
品牌增值的報道,每個企業都歡迎,每個企業都巴不得報紙上的版面大一點,
網站上的空間多一點。但是,負面報道卻是每個企業都頭痛的事情,只要負面報道一出現,影響力就直接進入到終端,直接進入消費者的視野。最終讓企業關門倒閉,或者讓企業積重難返。
目前,針對行業而言,負面報道無非是國抽檢測不合格、3.15被曝光、終端消費者投訴引起社會媒體廣泛關注等。其它方面很少涉及。而這些問題對企業打擊也不是很大。但是如果一涉及到社會問題,如安全生產,環保等方面,企業可能就要面臨揮霍真金白銀的時候。
2010年,看到某衛浴企業的負面報道在某大眾媒體曝光,當時的第一反映是給這個老板電話,告訴他如何處理,并且提醒他趕快與這個聯系,看能否封鎖這條信息。但是他當時的反映沒有多少,而且好像沒有必要這樣小題大做。
結果因為處理不當,使得負面報道接二連三,繼而又被網絡媒體四處轉摘,最終企業不單要在媒體上投入不少錢,還要為這些員工的身心狀況買單,而且這個金額不小。
放大點說,社會上人人知道的一個實際
案例,就是2013年10月央視花了19分鐘報道星巴克在中國的售價太貴。結果,星巴克第二天就
發布書面聲明,同時在網絡媒體上發力。
其中的微博大戰頗具水準。“消費者可自主選擇,個人認為央視更應該關心關乎民生的實際問題。如果生活必需品的價格國家可以為老百姓控制調控,如果醫療費用國家可以嚴格管理調控,如果貪污受賄越來越少,如果空氣質量越來越好,如果食品安全不再用我們擔心,如果,如果沒有如果,央視太閑的時候再來聊聊
蘋果和星巴克吧。”
既有正面回應又有側面調侃,使得民眾偏向星巴克。經營方面根本不受影響。
作為家電龍頭之一的創維,處理
危機公關的水平也非常高。
早些年老板黃宏生被香港廉政公署抓了,公司馬上召開緊急
會議,并在公司約見媒體。兩天內,四大家電連鎖巨頭公開發表申明,全力支持創維。三天內,所有供應商發表申明,要將最優質的原材料供應給創維,四天內,當地7家銀行分行行長齊聚創維,表示鼎力支持創維,半個月內,深圳市副市長到創維表態,市政府全力支持創維。
頗為有意思的是,連環劍還沒有使出來,就在黃宏生被抓的第三天,就已經保釋出來了,而后面的一系列動作更加猛,
公關部門更是干勁十足。最終年報上的業績是歷史新高。
不單沒有受影響,反而讓銷量坐上了直升機。
企業如何應對危機?當負面報道漫天飛的時候,企業如何應對?筆者以為要做到以下幾點,可以讓企業平穩過渡。只要熱度一過,其它方面就很好處理。
一、防范于未然。
平時要跟媒體處理好關系,特別是當今,人人是的
情況下,企業更應該主動與媒體形成互動關系。平時不燒香,急時報佛腳,到那時就為時已晚。媒體約訪的時候不要百般刁難,以為自己公司很牛叉,要互相尊重。
二、利用各種資源,盡快消除負面影響。
負面報道一出來,媒體的轉發率是非常高的。媒體報道正面新聞,轉摘率很低,但是一報道負面,其它媒體就紛紛按起Crrl+C鍵,一下子弄得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成為別人茶余飯后的談資之一。
三、快速澄清。
無論是什么負面報道,企業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站出來說話。否則,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大媒體各大網站關于企業的負面報道就會壓得企業喘不過氣來。
處理危機的方法很多,但迄今為止,很多企業的
公關部門的應對方法還是一成不變,比如發布企業新聞、接受媒體采訪等,完全沒有進行
公關策劃和對企業的全局洞察能力,一旦危機來臨,只能花錢做
廣告來彌補,久而久之,企業必將無法生存。
很多
企業危機公關處理不利的原因,一是拖,這個問題對企業影響不大,過幾天再說。二是辯,說自己沒問題。根本就是只看表面不看本質,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導致只治標不治本,按下葫蘆起了個瓢,導致事態不斷擴大。
企業危機不管發生到什么程度,公關的根本仍然是從源頭開始。只有尋找到危機源頭才能將危機處理在萌芽狀態。如果一些媒體已經刊登,因處理不及時造成負面報道雨后春筍般遍地開花,給企業造成了很壞的影響,那企業只有打開腰包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