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蕾:跨國科技企業在華新使命
2016-01-16 18:24:23
在華耕耘許久的跨國企業們,也許需要重新思考一下如何應對中國政治風向的變化了。
前些日子,中共首腦習近平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發表講話,強調自主創新是中國發展科技的關鍵所在,要“把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聯想到更早的兩則新聞,一是中國政府對政府機關使用科技產品的新規定;另一個是中國政府內部通告能源、電力等關乎國家安全的國企禁止聘用跨國管理咨詢公司,我們漸漸地感受到,跨國企業在中國本土發展正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 。
近20年來,跨國科技企業在中國的發展可謂順風順水,所到之處,皆有來自地方政府的熱烈歡迎。但是,隨著越來越多本土科技企業的崛起,中國政府對待跨國企業的態度,正在發生微妙的轉變。跨國科技企業,已經再次被推到了歷史的十字路口,需要重新思考自己在中國的使命,以及如何更有效地贏得中國政府及社會的好感。
近年來,萬博宣偉(Weber Shandwick)開創的“社會影響力(Social Impact)”概念越來越受到品牌公司的重視。我認為,跨國科技企業如果能夠從打造 “社會影響力”的角度出發,重新思考和定義他們在中國的角色和使命,將成為新形勢下跨國科技企業真正本土化并獲得“長治久安”的戰略性保障。
社會影響力是一個超越企業社會責任(CS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的概念,他是指企業社會責任、可持續發展(Sustainability)與社會議題(Social Issues)三者之間的交集。也就是說,只有同時符合可持續發展與社會議題的企業社會責任,才具有社會影響力。企業具備社會影響力,即具備了改變社會、推動社會進步、增進人類福祉的能力。當企業具有了改變社會的能力,企業就不再是單純獲取利潤的“經濟體”,更是幫助這個社會變得更加美好的“社會體”;當追求“經濟效益”的企業同時具備了“社會效益”,這個企業的品牌便與人類社會建立起強有力的情感鏈接,最終形成品牌的社會影響力。
TAG:李蕾 習近平 萬博宣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