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關活動策劃:李東樓:自媒體下的傳統公關做法
2016-02-19 21:26:51
自媒體讓媒體變得更加分散,使得媒體格局發生了改變。在國內,傳統公關的核心是整體策劃和項目管理,并不掌握任何媒體資源。而在未來,將有更多公關團隊以自媒體的形式切入公關,公關軟文的生產將不由公關公司或廣告公司的文案來生產,而是行業里的精英人群。傳統公關該如何應對?
2013年,自媒體火的發燙。那什么是自媒體?通俗點講,就是以個人為中心,借助如微博、微信、新聞客戶端、視頻網站等不同的平臺,來進行發聲的媒體。
自媒體人可以不必是媒體記者出身,但必須是有行業豐富的經驗;可以沒有很強的文字功底,但必須對行業有觀察有判斷。作為一個有行業影響力的自媒體人因為有博客、微信、微博等發聲通道,影響力將比過去更大。自媒體提供的內容是媒體歡迎的,讀者喜歡的,企業需要的。說白了,真正的自媒體人就是一個行業里的意見領袖。
那么,自媒體的出現為什么會沖擊傳統公關行業?
因為自媒體的出現讓媒體變得更加分散,使得媒體格局發生了改變。在國內,傳統公關的核心是整體策劃和項目管理,并不掌握任何媒體資源。通常做一個公關項目,就是以一個整體策劃的方案去投標,然后中標后,再將項目里的內容分解和外包執行,所有的媒體資源都是第三方的。
比如,傳統公關中的寫稿和發稿,單純服務甲方,不顧及或少估計讀者和媒體的感受,并且寫作者并不是行內人士,難以寫出有深度有內涵的稿件,所以就無法獲得媒體和讀者的共鳴。并且筆者已經不止一次,聽到傳統公關同行抱怨:現在發軟文越來越難了,稿子要不發不出,要不發出去沒聲音。
而在未來,將有更多公關團隊以自媒體的形式切入公關,公關軟文的生產將不由公關公司或廣告公司的文案來生產,而是行業里的精英人群。那傳統公關該如何應對,才能抵擋來勢洶洶的自媒體?我覺得至少得做好三點:
第一,以受眾為中心
傳統公關的寫稿一味的討好企業,企業說什么是什么?往往忽視了傳播受眾的需求。傳播受眾是公關和企業的衣食父母,不善待他們當然沒好果子吃。于是這些年,你看到傳統公關發稿越來越難了,因為出發點不是媒體、受眾、企業三方共贏,而是甲方企業的單方面需求,這個時候,往往誰的需求也滿足不了,最后就會形成三方都輸的局面!如果傳統公關公司想要繼續在這個行業存在下去,就必須徹底改變思路,在互聯網創新思想的驅動下,以傳播受眾為中心,跟客戶溝通建立三方共贏局面的共識,創造傳播受眾們喜歡的內容。
第二,成為內容提供商
過去的公關人見了甲方,點頭哈腰,沒點尊嚴。公關為什么不能站著把錢掙了。公關作為維護企業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為什么不能硬一點?因為沒底氣,說白了就是沒有核心競爭力,你沒有獨一無二的媒體(內容)資源,所有大中國范圍內共用一樣的資源。如何才能有核心競爭力?答案就是成為內容提供商,成為內容提供商的好處是反客為主,甲方有時甚至不再是甲方,因為你有好內容作為傳播載體,就如同現在的自媒體人受追捧一樣,因為他們創造了媒體和受眾最歡迎的內容,企業自然會主動來訪!
第三,積極擁抱媒體變化
傳統公關企業還得隨需而變,積極擁抱媒體的形式的變化。目前正處于各種新媒體崛起,傳統媒體衰退的階段。不斷有雜志報社關門停刊,也不斷快速涌現一些新銳媒體,主流媒體一直都在迭代更新,比如以前電視是主流媒體,后來網絡門戶成為是主流媒體,再后來微博、微信、自媒體等是人們獲得信息的主要媒體,而公關與媒體的關系唇齒相依,更應跟隨媒體的變革而進步。
最后,我不妨大膽預言一下,2014年將是自媒體迎來大爆發一年,傳統公關市場將進一步被侵蝕,與此同時,公關行業也將面臨著一輪洗牌,一些以傳統資源整合為優勢的中小公關公司若不及時調整,將有倒閉關門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