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策劃公司:利歐數字鄭曉東&劉陽:整合營銷生態法則就是“1+1>2”
2016-02-28 21:08:29
也許站在2020年的未來,你我回頭望過去,2010年都是一個值得重筆書寫的一年。
這一年的2月26日,藍色光標在深圳創業板上市。從此,中國廣告行業的本土資本力量開始狂飆猛進。隨后,昌榮傳播、省廣股份、華誼嘉信、思美傳媒、騰信股份等也紛紛在本土或者國外上市。這一如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歐美廣告市場一般,資本的力量真是如此魅惑迷人。
曾經,都是歐美日本的資本家揮舞著支票,將那些輝煌的代理廠牌收入囊中,但這一次,輪到那些可能剛剛學會資本語言的本土玩家。而且他們的出手闊綽都足以讓 WPP 為代表跨國廣告集團相形見絀。在這場并購浪潮中,尤為惹人注目的是之前跟“互聯網”“媒體”“營銷”完全不沾邊的一匹黑馬“利歐股份”。
2014年,來自傳統制造業的利歐股份,生生殺入了這片迷人而性感的數字營銷戰場,這多少有些令人訝異。而傳統制造業的大手筆更是讓人咂舌。本土資本買家的出手闊綽足以讓WPP為首的跨國廣告營銷集團望其項背,如果只是單單論及估值的話。
2014年3月,利歐股份宣布出資4.9億人民幣收購聚勝萬合(MediaV)的85%股份,取得后者的控股權,隨后的6月,再度出手,耗資4.2億全資收購氬氪集團(arkr GROUP,2.26億)和琥珀傳播(Amber Communications,1.95億元)兩家公司,并由這三家創始盟員公司整合成立了全新的利歐數字網絡(LEO Digital Network)。
即使在四個月內達成價值近7.7億的交易,那么這或許還只是一盤開胃菜。2015年5月,借助利歐股份的資本平臺,利歐數字網絡又增添了四位新成員:萬圣偉業(20.72億元,全資收購)、微創時代(Miage,8.4億元,全資收購)、碧橙電商(4000萬元,27%股權)和秀視智能(2000萬元,13.79%股權),涉及標的額高達近30億人民幣。遠不止于此,利歐數字網絡有著更為宏大的收購計劃與意向 。截至目前,擁有1000多名員工的利歐數字網絡,無論在收入還是利潤上,都已經是利歐股份原有業務的三倍。
利歐數字網絡在“一站式數字驅動的整合營銷生態”中的布局版圖日益擴大,可在資本運作背后,一個龐大的營銷集團公司,是如何更好完成客戶的營銷需求、如何保證員工的利益、如何應對數字廣告營銷行業新舊交替的復雜環境,進而謀求長遠的健康發展?
并購僅僅是第一步,關鍵是要實現業務整合
資本快速膨脹的廣告行業,很多營銷類的上市公司開始出現這樣的隱患:集團公司快速擴張,子公司之間卻“并而不整”各自為戰,無法為同一個客戶提供完整的閉環式營銷服務。也正是看到以上問題,利歐股份從最初的收購對象選擇到后期的業務分工,堅持著自己的原則,不同子公司負責不同的業務但又必需有機合作互為補充,在原有基礎之上為客戶提供加分服務。
利歐數字網絡總裁鄭曉東說,利歐股份選擇收購伙伴的原則有三點:第一,必須是行業內所在細分領域中表現很優秀,同時業績呈上升趨勢的公司,但利潤和員工規模不一定要很大,比如琥珀傳播、氬氪集團,獲得過很多行業大獎,它們被收購時的利潤也就一千萬左右。第二,要跟集團現有公司的業務互為補充,比如MediaV擅長數字媒介代理,而琥珀傳播以數字創意和策略見長、氬氪集團則專注做Social社會化營銷,所以在業務上也有競爭力的。第三,是雙方要能順暢溝通并在意識上達成一致,為了共同的目標一起努力,這就需要有沖勁有想法的年輕團隊。
鄭曉東回憶起被利歐股份收購之初的狀態,“最開始的想法很簡單,賣完公司拿錢走人。但進入到利歐股份之后,發現這是一個很自由的平臺,可以按照我的思路和想法往前推進。于是就萌生了把它壯大起來的想法,就開始召喚業內的伙伴。”
“現在的利歐數字網絡,不同于某些專注玩資本運作、看重利潤數字的公司,而且也不會按照個別資本商的意愿去運作這種模式。”鄭曉東表示,“只做收購,卻不去整合,對于上市公司未來發展是不利的。”
如何實現公司之間的整合,最核心的就是要在客戶服務中實現“1+1>2”的效應,進而在集團內部實現客戶資源的整合。“之前我只負責媒介代理業務,現在我們告訴客戶,我們還有很優秀的創意和Social團隊,能夠整合一起為你提供服務,客戶自然是非常歡迎的”,這樣能夠減少客戶對接不同類型代理商的溝通成本,最終使利歐數字網絡對客戶的把控性越來越強,也能夠擁有穩定的客戶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