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關公司:楊為民:國際公關公司的本土化機會
2013-04-07 02:19:17
近年來,伴隨著奧運的步伐,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了如火如荼的國際化進程。
中國企業的國際化主要有兩種途徑
一種是直接進入國際舞臺。中國移動成功收購巴基斯坦移動運營商試水國外運營,聯想收購IBM全球PC業務,海爾進軍歐美日市場,愛國者贊助F1邁凱輪車隊,TCL以跳躍式的并購匆忙進入國際舞臺,華為收購3COM擱淺但已在全球多個市場贏取大單。
另一種則是做好國內本土市場。奧運贊助商伊利希望通過在中國本土市場上與國際品牌比拼來打造國際品牌;奧運葡萄酒獨家供應商中糧長城葡萄酒借奧運機會打造“東方概念”并有意在世界七大葡萄海岸建設基地;華晨汽車在國內整合全球資源打造國際品牌。
在國際化面前,中國企業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由于中國本土企業的商業模式、財務制度、國際視野、企業文化等是在國內環境下不斷發展和完善的,如果不加改造將無法與國際接軌。
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有主動的因素,也有被動的原因。正如大多數企業家所說,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戰略最終目標是打造國際品牌。
一直以來,為企業提供公關傳播的服務公司分兩大陣營:國際公關公司和本土公關公司。一般來說,國際公關公司在國外都有十幾年或幾十年的歷史,他們以獨資或合資方式在中國運營。國際公關公司的客戶來源主要有兩個渠道:一方面來自于總部,指全球簽約;另一方面來自于本地,一些國際性的公司在中國一旦有公關需求,他們首先想到的是找國際公關公司為他們提供服務,因為這樣對他們來說更為方便,無論是語言上,還是文化上都非常吻合。
本土公關公司最初的客戶還是集中在本土企業,如本土知名的公關公司藍色光標最初的核心客戶是聯想和用友。隨著一批國際公關公司的人才流動到本土公關公司,加之靈活多變的服務方式,本土公關公司也受到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的青睞,(文章來自活動策劃公司、上海公關公司),并嘗試與其多方位合作。
本人認為,面對本土企業在國際化方面遇到的障礙,幫助本土企業順利進入國際市場并打造國際品牌形象,國際公司有一定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