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關策劃公司:經叔平:中國公關第一人
2013-03-24 15:26:35
引文:被譽為“中國第一公關”的經叔平先生在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成立10周年慶典上發表講話時指出:“公共關系在幫助企業樹立形象、進行市場推廣、協助政府完善決策和促進社會進步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北京申奧成功、中國加入WTO等諸多有利因素為中國公關咨詢業的發展創造了巨大的商機。把握這一歷史機遇,公共關系事業必將得到更大的發展。”
1979年,改革開放元年,在經歷了坎坷道路的跌撞之后中國這只東方雄獅踏上了經濟復蘇之路;也是這一年,61歲的經叔平先生開始走向了人生事業的輝煌。在那個年代,如果誰的口中突然冒出“公關”二字,保管全中國都沒有幾個人明白是什么意思,經叔平卻在那時被香港《大公報》譽為“中國第一公關”。對于擁有眾多“第一”頭銜的經叔平來說,“第一公關”對他有特別的意義,因為公共關系在他為中國經濟的發展畢生奮斗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被《大公報》譽為“中國第一公關”
87歲了,經叔平依然精神矍鑠,思維敏捷。峭瘦、高峻,是那種讓人望而起敬的老人,不過,當你和他近距離接觸時,你會發現,經老待人接物,有種讓人無法抗拒的親和力。不論來訪者身居何職,都會受到親切的接待,而且和藹、真誠地與來訪者交流思想,探討工作和人生的心得。
關于經老平易近人的品德,記者早有耳聞。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鄭硯農先生告訴記者,在2002年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大會期間,是年84歲的全國政協副主席經老參加了白天的大會,并發表了講話,晚上是第五屆案例大賽的頒獎典禮,主辦方還想請經老為當時北京奧申委的“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公關活動” 頒發“杰出公關大獎”,隨行的工作人員勸他:“經老今天很辛苦了,晚上就別去了吧。”他說:“公關在北京申奧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告訴我幾點開始,晚上我一定來為大會頒獎。”晚上,(文章來自活動策劃公司、上海公關公司),經老準時地出席了大會,并為北京奧申委秘書長王偉頒發了公關案例大獎。
經老與公共關系的緣分,從他上大學起就結下了。
經叔平1918年生于上海,雖然后來他連任兩屆全國工商聯主席,但他年輕時學的卻不是工商,而是新聞,就讀于上海圣約翰大學新聞系。學新聞專業的底子讓他對公共關系有了初步的認識,為他后來在工商界叱咤風云打下了牢固的基礎。1939年畢業后,他去香港某新聞社應聘記者,因路途耽擱,遲到一步未果。返回上海后,他先在新中實業廠任副經理,后到上海華明煙廠任副經理、經理和上海華成煙廠任經理。解放后,經叔平先生歷任上海卷煙工業同業公會主委、民建上海市委副秘書長、上海市工商聯副秘書長和上海市政協副秘書長。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經叔平有了大顯身手的機會。受榮毅仁之邀,1979年9月,在與12位工商企業家和其他方面的專家的共同努力下,成立了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經叔平出任公司董事及房地產部總經理。10月初,開完首屆董事會后,中信公司召開記者招待會,由經叔平主持,榮毅仁介紹情況。一位外國記者問:“中信公司哪一位是負責公關的?”那時,連經叔平對“公關”這個詞也感陌生,榮毅仁反應極快,指著身邊的主持人:“經叔平先生就是我們的公關。”第2天,香港《大公報》刊登出了“中國第一公關——經叔平”的新聞,這個稱號由此不脛而走。
經叔平沒有辜負“中國第一公關”的稱號,多年來,他對中國公共關系事業的發展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和支持。2001年12月,身為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名譽會長的經叔平先生在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成立10周年慶典儀式上發表講話時指出:“公共關系在幫助企業樹立形象、進行市場推廣、協助政府完善決策和促進社會進步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北京申奧成功、中國加入WTO等諸多有利因素為中國公關咨詢業的發展創造了巨大的商機。把握這一歷史機遇,公共關系事業必將得到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