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關公司:白睿涵:媒體出身是公關優勢
2013-03-30 16:03:35
從媒體記者到副總編輯再到跨國公關公司區域老板,這對于公關人來說,是一條不錯的事業發展路線,也是令很多媒體從業者歆羨的職業規劃圖。高誠公關顧問公司(GolinHarris)太平洋區域執行董事白睿涵(Andrew Pirie),就是沿著這樣的職場路線一路走來,如今已經有了近20年的公關職業生涯。5月17日,記者乘他來中國出差的機會,在高誠北京辦公室對他進行了專訪。
國際公關:你覺得中國公關行業和公關環境,例如媒體、政府、企業等公關公司的利益相關者,有什么特點?
白睿涵:媒體行業在中國非常具有活力,而且,結構相應復雜,同時,改變特別快。可以說中國的媒體每天都在發生變化,包括傳統的平面媒體和新聞廣播在內,而網絡傳媒由于其方便性和時效性,也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歡迎。那么,媒體的快速發展和其復雜的結構令很多企業或者政府都在和媒體打交道的過程中感到迷惘,這就促使他們向我們這樣能夠了解如何使用媒體平臺的專業公司尋求幫助,使他們了解媒體的發展趨勢和如何更好地與媒體打交道。
國際公關:近幾年,中國本土公關公司大批成長起來,有些公司已經具備了在本土與國際公司競爭的實力,你認為國際公關公司與本土公關公司各自的優勢在哪里?
白睿涵:傳統意義上,本土公司大部分的優勢在于組織和實施媒體相關活動方面,反過來,外資公司的優勢在于策略性的公關。而現在的變化就是,兩者都在著重發展對方的優勢。但是大部分人仍覺得外資公關公司在策略方面的優勢更突出,更能勝任企業公關“咨詢專家”的角色。就高誠來說,我們的一個重要的理念就是“建立信任(Building Trust)”,我們希望可以為我們的客戶與他們的員工建立信任,跟政府建立信任,和跟媒體建立信任。而這個理念也成為了我們策略性公關的原則基礎。
國際公關:你覺得亞洲和中國的公關市場與西方國家有什么區別?
白睿涵:最大區別在于,中國公關行業的發展史比西方的要短。它現在還算是一個新興的行業,但它的發展速度和發展范圍也會很驚人。當我說到它年輕,其實是指客戶和潛在的客戶還沒有意識到公關的重要性,因此,我們要通過自身的努力,使我們的客戶意識到公關能為企業發展所起的舉足輕重的作用。無論是今天的中國,還是世界其他國家,都有這樣的一個趨勢,那就是市場一般都從廣告開始,然后再發展活動、傳播和消費者關系。越來越多的企業會在傳統的傳播方式以外去尋求突破和發展,所以,我十分看好中國市場的前景。
國際公關:高誠公關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
白睿涵:就是我們剛才談到的“建立信任”這樣一個重要的公司公關管理理念。除此以外,我們還開發了一系列具有市場前瞻性的特色產品及服務,其中一項名為Inside Edge的企業內部資訊管理工具,它能有效地幫助企業從內部著手與員工建立起真正的信任,(文章來自活動策劃公司、上海公關公司),從而使企業外部的相關人員和機構對企業產生相互信任的關系;還有Change,是針對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服務,我們在北京、芝加哥和新加坡辦公室都有這方面的專家。其實,我們有9個這樣類似的專門的公關服務。
國際公關:你那么你覺得媒體經驗對于你從事公共關系職業有什么幫助?
白睿涵:當過記者給我帶來了兩大優勢:第一,了解媒體的想法,知道媒體對怎樣工作帶來了的新聞和故事感興趣,所以能有效地幫助客戶與媒體進行交流,能制定成功的媒體策略;其次,新聞記者的開闊性思維,勇于提問和善于傾聽的職業習慣,也給公關工作帶來了不少裨益。當然,優秀的寫作能力也是極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