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關策劃公司:王實:誰在挽救危機公關的危機
2013-03-31 03:32:38
危機公關,本來是公關的一部分。在商業社會里,競爭本就客觀大量存在。競爭既有其殘酷性,也促進產業升級,經濟發展,百姓和社會是最終受益者。而危機公關對于企業來說,能夠做到對危機防治結合,是很必要很可行的管理手段甚至管理模塊之一。可是,近來危機公關由于一個名叫“網絡公關”的詞匯不斷被各種媒體提及,而陷入了一場危機之中。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最近有人在網上說,把網絡公關界很有“名氣”的1024公司解散算了。一方面是這個公司肯定惹惱了眾多利益相關方,一方面也說明國內網絡公關業的經營模式很不成熟。
從整體看,國內信息傳播格局大概是,網絡和手機等新媒體發展再快甚至令傳統媒體心驚,也仍舊只是一個信息導火索和激發器。傳統媒體仍舊是真正的推進器和炸藥包,電視、報刊等傳統平媒依舊擁有不可動搖的最普遍公眾影響力。
因此,在網絡公關“黑幕”被乍然揭開,甚至令公關界人士都驚訝的時候,傳統媒體是無法免責的。從傳播觀察者立場看,這場企業——網絡公關——傳統媒體三者之間的文字游戲該結束了。
不言自明,媒體自身的管理缺失,媒體人自身的操守下降與網絡公關組織的興起,甚至興風作浪,黑白顛倒有著諱莫如深的關系。現如今,無論是新媒體(論壇、博客為代表)還是傳統媒體(報刊雜志為首),都在網民的質疑、喝問甚至怒罵聲中降低了公信力。社會大眾僅僅是以《南方周末》、《南風窗》等直抒胸臆的媒體而感到快慰。如果這種非正常公關的“生態圈”不予以徹底破除,國人的對大眾媒體的信心將何存?公道何在?
記得幾個月前,有個國內做網絡營銷的朋友找到我,希望聯系某個報紙網站幫助撤下一個“負面報道”。我當時就有些愕然,原來新聞可以這么玩?!由于本人能量有限,報道沒有撤下,事情后來好像也不了了之了。幸虧這事沒成,不過我現在后背還是有點冒汗的。
媒體的價值一直被確立為公信力第一,權威性第二,廣告量第三,內容為王之說也耳熟能詳了,試問如果失去了第一,(文章來自活動策劃公司、上海公關公司),何談其他價值呢?
三鹿事件鋪天蓋地曝光后,百度同樣陷入信任危機。可是蒙牛牛總的博客公關卻給人以新啟示:不管多么難堪的事情,即使貌似誠心的道歉也會博得一定的理解和尊重,總比那些蜷縮在陰暗角落里面,對競爭者發帖子無中生有,對自己故弄玄虛、夸大其詞來的直接,效果更長久。娛樂化模式為主的中國互聯網并不缺少搞笑,爆料和娛樂。
其實,往往簡單最有力。
通過近一段時期的網絡公關曝光事件看,1024等網絡公關公司是否解散或者被取締,并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如果沒有一個相對透明的、理性的和可持續發展的危機公關模式和與之配套的國家和社會監管體系,百千個1024還會出現(畢竟門檻低、壁壘少是互聯網新媒體創業的特性之一),這樣的話給危機公關“公關”的日子還會再次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