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關策劃公司:媒體公關的創新精神
2013-04-04 11:23:47
對于一個新興的行業來說,它發展的速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一行業從業者的創新精神,這一點對媒體公關來說尤其如此。因為與其說媒體公關是一門學科,倒不如說它更像一門藝術。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媒體公關與社會文化、人文、認知、時尚等方面有著太多的關聯。由于這些內容是感性和不確定的,因此,我們永遠無法找到一種模式或方法是最佳的。這意味著,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受眾群、不同的時間段,我們都要尋找不同的公關方法與之相對應。
從媒體的角度來看,即便是同一個媒體,在不同的階段,它的定位、風格、關注點、選題重點也都會有很大的差異。或者說,它是一個不停在變的變量。從媒體公關的主體(企業、組織或個人)來說同樣如此。任何一個主體在不同階段都會有品牌定位、產品定位、用戶群、企業資源等方面的一系列變化。因此,媒體公關的主體也是一個變量。
從媒體傳播的最終目標受眾群來看,即便是同一個人,他在不同的階段也會有不同的認知方式。同樣,不同時代的同一年齡段受眾也有相當大的價值觀的差異,這種差異導致了他們會有完全不同的認知方式和認知渠道。
以20-30歲的年青消費群來看,上世紀80年代的這一消費群與現在這一年齡段的消費群存在的價值觀幾乎是完全兩個概念。而且,經濟發展帶來對大眾人生觀、價值觀的沖擊使這些因素的更新換代日漸加速——10年前,我們會覺得80年代和90年代的年青人之間存在代溝,(文章來自活動策劃公司、上海公關公司),今天,我們甚至發現相隔3-5年的年青人之間就存在著明顯的代溝,這種代溝正是他們各自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差異造成的。而不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決定了人的認知模式。媒體公關如果無法打開目標受眾的認知大門,它無疑是一個失敗的媒體公關。
社會文化發展的加速使媒體公關的發展必須保持與之同步的速度。也就是說,媒體公關的發展也必須同步加速,否則,媒體公關將無法跟上市場的需要。而媒體公關發展的加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斷創新——一種與市場、社會、人文、媒體、客戶環境相適應的創新。
正因如此,我們從來不認為照搬國外一些成功的公關模式、公關思路就可以獲得同樣的成功。相反,如果照搬,失敗的概率會更高一些。正如古代哲學家所說的,你永遠不會踏進同樣一條河里。因此,我們不能指望舀到同樣的一勺水,這就是說,成功是不能克隆的。
除了媒體傳播面臨的客戶、媒體和受眾在改變外,媒體傳播所使用的渠道、工具也同樣在不斷加速地變化。
僅僅在5年前,媒體傳播幾乎沒有網絡媒體這一概念,而今天,網絡媒體作為一種新興的媒體傳播渠道,它的作用已經不容忽視,尤其在一些時尚產品和計算機產品領域,網絡媒體的傳播效果有時候甚至遠遠超過了傳統媒體。我們調查發現,最近兩年里,一些最具影響力的信息傳播點主要并不是通過平面媒體或影視媒體實現的,而是首先在網絡中被大眾關注的。
這種高速發展的渠道不得不引起媒體公關界人士的思考:為什么像木子美(因寫性體驗日記在網絡中一舉成名)這樣的現象在網絡中如此迅速地傳播?它是否意味著媒體公關界已經落后于這一媒體發展形式,需要更超前的思維和創新?我們注意到,即便是最成功的媒體公關案例也沒有像“木子美”這樣達到爆炸性傳播的效果。這是否意味著有很多潛在的傳播能量沒被媒體公關所利用?
還有更多的問題等待我們去探索和發現,這種探索正是媒體公關發展的基礎。事實上,我們的媒體公關也許永遠無法達到這樣的效果,但是,正是這些我們每天都熟視無睹的現象給我們指出了發展的希望。
媒體公關是一門藝術,藝術的最高巔峰往往源自于生活的體驗和對生活中某些細節的抽象。從這一點上來說,媒體公關更需要一些來自生活本身的創新,也只有能夠從生活體驗中創新的人才可能成為真正的公關大師——媒體公關是一門活躍于大眾生活中的藝術!
從生活中獲得抽象的結論是哲學家的特長,因此,公關的成功者屬于富有哲學思維的人,他是公關大師的同時首先必須是一位具有獨特哲學思想的人。盡管以往的哲學體系對現代人的生活帶來了深刻的影響,但新的生活中仍需要新的哲學思想與之相對應。同時,哲學不是一種可量化的科技,它是人性的、抽象的,介于科學與神學之間的某種東西。媒體公關有時候也是如此,試圖用科學的方法去衡量的結果往往無果而終。
與科學的創新不同,哲學也好,媒體公關也罷,它的創新往往建立在否定過去的基礎之上——過去的體系只代表著與過去的生活方式、社會體系相適應,它與今天的文化常常是相悖的,而科學中的大多數理論體系(如畢達哥拉斯定理)在幾千年前一直沿用到至今,而且還會沿用下去。
因此,媒體公關沒有后來者,只有創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