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以《互聯網時代的公共安全與危機管理》為主題的2016上海公共關系國際高峰論壇在上海中心大廈舉行。
近年來,中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自然災害和公共安全事件的發生頻率和危害性日益突顯。上海作為國際化程度較高的特大型城市,城市公共安全和應急管理領域面臨著嚴峻復雜的挑戰。如何在新形勢、新挑戰下,為上海的城市治理轉型和經濟社會改革發展提供新的智慧和借鑒,擺上了上海發展的重要議事日程。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管理學院黨委書記余明陽教授在做《互聯網時代危機管理與城市品牌形象的維護》主旨演講時指出,互聯網時代呈現出信息裂變式海量傳播的危機特點,近30年來人類生產的信息已超過過去5000年信息生產的總和,而通過人們在社交網絡或人際之間的傳播,信息像病毒一樣迅速復制、廣泛傳播、在短時間內擴散到海量人群。
余明陽認為,互聯網時代危機呈現出輿情情緒化渲染傾瀉的特點,“焦慮”、“不安全感”等社會心理在互聯網時代危機中渲染傾瀉而出,且風險多層級次生拓展。受眾的海量參與表達,夾帶情緒的渲染傾瀉,從原先的未擊中的核心風險,逐漸“聯想”、“歪樓”、拓展出其他的次生風險,甚至超越原有的核心風險,成為新的焦點;當危機的主要應對方不能及時有效地應對處理危機時,互聯網危機的多層次次生拓展尤為驚人,甚至導致留流言和謠言的巨大危害。
在余明陽看來,應對互聯網時代危機,首先要優化輿情生態與調整信息結構,同時,迅速反應、準確應對與系統謀劃。“迅速反應是越早發現危機并迅速反應控制事態,越有利于危機的妥善解決和降低各方利益損失;準確應對是準確抓住危機的核心風險,給予相關利益者明確的回應;系統謀劃是從內部運營和外部環境兩個角度,對危機的影響及對策,進行評估和系統謀劃。”
“應對互聯網時代危機,我們應區別利益人群及配套的措施。”余明陽補充道,“互聯網危機的公關應對中,需及時區別不同利益人群的訴求并提出配套措施。此外,互聯網危機的公關應對中,還需總結處置模式和生成大數據。”
余明陽在論壇上表示,在互聯網時代,危機公關具有信息裂變化、受眾情緒化、危機次生化三大特點,公關界需要在信息生態改善、運營理念優化、技術手段改進、應對策略多元、多方利益平衡、思維方式系統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升級,將危機公關處理水平提升到全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