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美設計:濟寧新區借力新型孵化器等手段促創業
2016-01-20 18:46:16
原標題: 濟寧新區借力新型孵化器等手段促創業
全國各地爭相起草創業引領計劃,探尋新常態下經濟健康平穩發展的有效路徑。作為一個內陸三線城市,濟寧面對著創業人員基數少,投融資機構缺乏等現實問題,照搬照抄北京中關村、武漢光谷等頂尖開發區的創業模式不切實際。對此,濟寧高新區在路演策劃、車庫咖啡等經典創業手段的基礎上,引入更貼地氣的新型孵化器,依次解決沒人想創業、有人創業沒人助力、創業成功卻缺少上升空間三個現實問題,在三線城市何以驅動“創業巨臂”的課題上做出了有益嘗試。
“Zhu夢工廠”激活創業細胞
“大家好,我們的創業項目是一款注重陌生家庭社交的親子活動發布平臺,APP的名稱叫做‘拼爹’。”1月17日,在高新區軟件園舉辦的第一期“Zhu夢工廠”青年創業大賽現場,專程從濟南趕來參賽的渠帥站在臺上聲情并茂地介紹自己的創業項目。
臺上是18個創業團隊電光火石般的比拼,臺下是濟寧本地企業家、投資公司、IT巨頭駐濟專家、大學教授等專業評委不留情面的“毒舌”點評,臺后是獲得名次馬上兌現的“場地+資金+政策”全方位創業扶持。從比賽、講評到提供免費辦公用地、配備一對一創業導師和扶持政策,加速創意轉化的“車輪”從未轉得如此之快。
“禁錮三線城市創業發展的最基礎問題不在錢、不在地,而在沒人想創業。”濟寧軟件園副主任程輝表示,與以往地方主導的“應景式”創業大賽不同,高新區之所以把比賽辦成月月搞、次次獎的常態化形式,就是為了鼓勵參與、獎勵優秀,讓更多人關注創業、敢于說出自己的創意想法,充分激活植根于每個人心中的創業細胞。
“Zhu夢工廠”青年創業大賽作為一種由“路演”衍化來的創業扶持形式,具有天然的感召力。在過往的三期賽場上,已有4名聽眾被熱烈的賽場氣氛感染,鼓起勇氣臨時上臺闡釋自己尚不完善的創業想法。賽事評委,百度、騰訊顧問賈敬華說,當“Zhu夢工廠”成為年輕人掛在嘴邊的時尚代名詞,創業基礎就會越來越厚實。
創業動能需要激發,創業技能離不開培訓。濟寧高新區一方面決定把青年創業大賽推向校園、企業、社區,另一方面在積極籌建創業大學。計劃開展系統化的創業培訓,力爭通過體驗式的培訓,增加創業者對市場調查、工商注冊等相關創業內容的了解,用“零成本”吸引有創業想法的人大膽邁出讓夢想照進現實的第一步。
“咖啡館”里孵項目
如今,一既經典又現代的開放式孵化器也在濟寧高新區遍地開花。
在濟寧創意大廈“不只咖啡”休閑區,老板朱勝敏邊研磨咖啡豆邊說,只要客人在閑聊時的創意能啟發她的思路,咖啡馬上免單。作為一名1986年生人的年輕創業者,朱勝敏有著自己的設計公司,而吸引她開起咖啡吧的,是對創意氛圍的渴求。在她看來,青年創業者多是些一沒錢、二沒人際關系的“點子精”,他們需要有人為其搭起一個交流的平臺,實現點子與點子的碰撞,點子與投資的融合,這就是咖啡吧所能提供的。
正如朱勝敏所說,當越來越多的人大膽邁出了創業的第一步,啟動資金、辦公場所等問題就會接踵而至,與創業意識的激發不同,這是一道硬門檻。
年初,留學歸來的于丁一帶著滿腔創業熱情回到濟寧,啟動資金的問題一度拖著他的行動遠離了思路。好在有“Zhu夢工廠”、“不只咖啡”這些開放式的孵化器為他們提供了最優惠的創業空間,項目才能順利起步。
在高新區,入駐的創業項目不僅可以享受到優惠、優質的辦公環境,還可免費使用諸如數字攝影工作室、3D打印云平臺等服務硬件平臺。北京豆神文化傳媒(濟寧)有限公司總經理趙立軍舉了個例子,渲染工序是動畫制作的最后一道關口,使用的設備非常昂貴,過去,公司每做好一集動畫只能送到上海等大城市的渲染農場找人“代勞”,每10分鐘動畫的渲染費就在兩三萬元,現在高新區的硬件設備隨便用,是初創企業的福音。
下一步,高新區打算把針對在校學生創業群體推出的“E-BUS”孵化器送進大學校園,把“Zhu夢工廠”延展為一個更具品牌效力的孵化體系。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這些以孵化高新技術項目為目的的新型孵化器以極高的效率孕育出了十幾個創業項目。
科技金融“不差錢”
2013年,一個制作室內地圖軟件的初創項目到高新區考察發展環境,并提出了200萬元的融資需求,由于當時濟寧的融資渠道不健全只得作罷。去年,項目在上海成功融到1.3億元,很快發展成炙手可熱的數字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