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關活動策劃:也就是時尚流行的模仿期已經過去了
2018-01-10 19:36:51
我們企業對品牌的追求本來就是一場沒有背景的戲劇,在一個沒有等級觀念的市場上,奢談品牌,自然也就導致建造品牌的諸多問題和困難與障礙。而只有樹立等級觀念或者說從改變市場形態開始,才有可能實現那個讓每一個CEO們頭痛的問題,即品牌的問題。
事實上,我們的企業真正能有多少獨創的價值融進企業的產品之中,并不是僅有企業自己明白。
要知道,能夠讓TCL如此英雄氣概的是背后強大的資金力量,而不是我們所謂的品牌的力量,或者是技術的力量。
我們企業所謂的品牌其實并沒有根本意義上的精神價值,也就是說缺乏基本的創造精神——產品的創造。更多的僅僅是皮毛技術的喧囂。那種對技術概念的不知害臊的渲染。
同樣,對于TCL的問題就是,無論是哪張王牌,關鍵是如何打造自己的這張王牌,不論是在哪一個行業。
而現實恰好表明,TCL的王牌并不是資金所能幫助如愿的。中國手機市場的第一階段,也就是時尚流行的模仿期已經過去了。中國手機企業的幸福時光已經花光了。而手機市場的第二階段,即所謂的智慧手機階段其實并沒有真正到來。因為,在國內真正需要智慧手機的階層尚不足以喂飽我們這些嗷嗷待哺的企業。而且,更重要的是,時尚的觀念使我們的企業尚沒有脫離滿足Y一代的興趣和消費陷阱之中。
就像在數字電視機市場上,IT巨頭MOTO、惠普、戴爾和那些傳統的家電巨頭,(文章由善達新產品發布會整理編輯),像索尼、松下,無論從觀念還是技術上,并沒有真正落后我們的企業。他們明白,市場上決定勝敗的并不僅僅是資金的力量。
收購施耐德,合資湯姆遜。TCL的王者風范表現得淋漓盡致。在國內手機市場、家電市場鋒芒盡露。
因此,TCL沒有真正的理由利用自己的品牌和技術去進行擴張,去進行企業更新。也沒有更多的渲染自己的品牌和技術,而是干凈利索地利用背后強大的殺手簡——資金力量試圖實現和完成自己的王牌的愿望。
雖然TCL并不是國內企業中號令四海的領袖企業,也不是實際意義上的王牌企業。但是,TCL的2003年的擴張卻是令所有的國內企業望其項背的。
在這個意義上,TCL非常明智。
因為沒有創造的,也因為Y一代對精神價值的流行性追求,導致市場彌漫著一切為短期利益而服務的氣氛,卻忘記了時尚的觀念就是等級的觀念。也就是我們所講的品牌具有等級性。因為品牌原本就是時尚的產物。
2003年1—10月,TCL手機銷售額80個億,同比增長23.2%,銷售量786.3萬臺。實現利潤6.49億。這似乎預示這家號稱“王牌”的中國電子企業可以在未來的日子實現自己的發展愿望。
TAG:|TCL|品牌|但是,有一句要問TCL:你的王牌是哪張?
TCL移動通信集團總經理萬明堅宣稱“明年的規模為4200萬臺,未來三年內,進軍世界移動通信行業五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