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節,活動策劃
7月2日,廣西桂林市靈川縣江頭村民家家戶戶包粽子、殺雞宰鴨,出嫁的女兒攜兒帶女、提著禮物回到娘家團聚,在外打工的小伙也帶著心愛的姑娘回家見未來的公婆。
當天是農歷五月十四,江頭村民們歡聚在古樸典雅的愛蓮祠堂前,舉行一系列盛大的活動,歡慶他們已有千年歷史的傳統習俗節日——姑娘節。
村民們選出一名美麗、聰明的蓮花仙姑坐上花轎巡游。全村的男女老少放起鞭炮,吹起銅鼓、嗩吶,跳起蓮花舞、舞獅、扭著秧歌進行村游。年輕的姑娘們穿上節日盛裝,載歌載舞,男女青年們在節日里以舞會友,以歌傳情,“姑娘節”也就成了當地年輕人的“情人節”。村民還表演了彩調、桂林漁鼓等桂林地方傳統戲曲。別具特色的民俗活動,吸引了眾多中外游客和攝影愛好者。
村民相傳他們的祖先剛搬遷到江頭村時,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后來村中出了一位靈巧秀美的姑娘,她不僅心靈手巧,而且心地善良,樂于助人,她教會了村民許多種養和紡織方面的知識。后來,姑娘在東山巖洞中羽化成仙,后人尊稱她為“東山姑”。此后,每年農歷五月十四,村民舉行一系列盛大的紀念活動緬懷這位“東山姑”,并形成“姑娘節”傳統的節慶,一直為方圓數十里的幾個村子共慶。
據介紹,江頭村距今已有千年歷史,文化積淀豐富。這里村民大都姓周,是中國北宋著名文學家、哲學家和理學創始人周敦頤的后裔。村民們一直秉承詩書傳家,因而人才輩出。周敦頤《愛蓮說》中歌詠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蓮花品德,經江頭村民代代傳承已形成了當今真誠、和諧、積德、行善、奉獻的“江頭洲愛蓮文化” 。
史料記載,這個村明清兩代曾數百人考中秀才,有160多人出仕。村中至今仍保存有雄偉壯觀、紋飾精美“愛蓮家祠”等明清時期建筑180余座620間。傳承著獨具特色的“中國科舉仕宦文化”。
該村歷史遺跡之多,文化底蘊之深厚,活動策劃公司,在廣西古村落中享有“江頭歷史文化遺跡數量第一”的美譽。江頭村2005年被授予“中國最具旅游價值古村落”,2006年是廣西古村落中第一個被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