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國家決心徹查商業賄賂以來,醫藥行業成為被重點偵查的行業,于是,用什么方法來繼續維系醫藥之間利益的紐帶就成為藥品生產企業必須正視的問題。
現在,一些醫院舉辦一個大型的全國范圍專業學術研討會,包括場地費、會務費以及論文出版等花費動則幾萬、十幾萬,一些藥品生產企業便主動站出來承擔這些費用。出于對贊助藥品生產企業的利益回報,(文章來自活動策劃公司、上海公關公司),主辦醫院同意他們在會場外“擺攤設點”,進行藥品簡介與醫療儀器的自我宣傳。當醫學界的與會專家學者經過展臺時,醫藥企業就會通過各種方法向他們展示或者推薦產品。
藥品生產企業非常愿意贊助醫院開學術會議,也是一種“羊毛出在羊身上”的策略,在每個大醫院的重點科室尋找合適的贊助對象,通過開學術會議、贊助他的學術研究等等,把這些專家捧紅。而這些被捧紅的專家的名氣大了,在業內隨便推薦一下,藥品生產企業的產品銷路自然不用發愁,這種“公關”法,非常隱蔽,不像送紅包回扣、請吃喝旅游等那么引人注目。就是紀監部門對藥品生產企業的贊助提出異議,這些出錢贊助的企業也會振振有詞地把自己的贊助行為歸屬于支持醫學研究的范疇之內。
筆者以為,以學術贊助費形式出現的商業賄賂具有欺騙性,是深層次權錢交易的產物。而且,藥品生產企業為醫院召開的學術會議投資買單之后,這些費用必定會加到藥品生產成本中去,加重使用藥品的患者負擔。所以,如何區別與鑒定藥品生產企業以贊助醫院召開學術會議的形式出現的商業賄賂,是目前急需正視與解決的問題。錦秀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