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不足1元的注射液,售價超10倍;采購要過N道關,藥價的50%竟然都是“公關費”。在福建漳州近期查處的醫療購銷領域腐敗窩案中,市直區縣73家醫院,包括全部22家二級以上醫院100%涉案,,醫生退贓金額達2049萬元。《人民網》
藥價一般用于“公關”,藥品從生產到用到患者身上一般要過四道坎。通過招投標進入省一級藥品采購目錄,再進入地市一級衛生管理部門的藥品目錄,然后,醫院采購該藥品,科室醫生在診療時使用該藥品。藥廠競爭很激烈,一些藥廠經營負責人就會對招標人進行賄賂,通過不正當手段確保中標。不管哪個環節,中間人都會吃點好處,就導致了藥價升高。除此之外,藥品廠商為了利潤也會極力抬高藥價,藥價是廠商說了算,在出廠上提高藥價。藥廠的利潤也會得到保障。惡性循環、層層加價,藥價想不升高都難。
通過人民網的調查,從漳州查獲的案件看,醫療購銷領域腐敗滋生于藥品生產供應、采購、配送、醫生診療用藥各個環節,全市1088名醫務人員和133名行政管理人員涉案。二級以上醫院全部涉案,主要是這些醫院用藥量大,是藥企、醫藥代表公關的主要對象。漳州的這種“行規”好像都已經心照不宣,非常普遍,基本每個醫院都參入其中,九成醫護人員涉案,讓人震驚。
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公關”的成本最終還是要由患者和國家醫療投入資金買單,這種畸形的“行規”亟待整治。整治藥價問題需要從根本解決,要建立一個合理的醫療醫療機構補償機制。有關部門應該科學地研究藥品研制、生產、銷售等成本,按照合理的藥價規則,榨干其中的“油水”,還老百姓一個合理的藥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