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董明珠:不想再就賭局打嘴仗了 六大品牌破格行動很無聊 只字不談小米,格力董事長董明珠的訪問讓記者們覺得平淡。即便針對此前蘇寧聯手美的、志高等6大空調品牌發起“破格行動”,董明珠也只是稱“很無聊”。1月9日,格力第三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董明珠再一次面對媒體侃侃而談,這次她不再打口水戰,大談格力的現在和未來。 董明珠說,2014年格力肯定能完成1400億計劃。她還透露了從未公布過的想法,格力在智能家居方面有準備,一年內落地。她首次承認,格力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進入多元化時代。 于外界而言,這一次董明珠帶著變化而來,她的只言片語中隱藏著格力計劃中的未來。 1400億惹“禍” 1月9日這天,整場訪問下來,幾乎都是“規定動作”,董明珠沒像以前一樣“口出狂言”。前幾天在接受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采訪時,董明珠就表示,不會再就與雷軍的賭局接受媒體的采訪,也不想再打嘴仗了。 不過當媒體問到格力1400億目標時,董明珠提高了嗓門,“業績根本不用放在我的辦公桌上,我就知道,我們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2014年下半年,深陷輿論漩渦的董明珠幾乎“天天上頭條”。這些從根本上,都源于格力的年終目標1400億。 大概在2014年七八月,天氣還很炎熱,空調銷售仍在旺季。但業內悄然蔓延一種說法,即空調業將遭遇嚴重的庫存高峰,全行業庫存達到2000萬臺左右。空調行業游戲規則是層層壓貨,作為龍頭企業,在渠道上擁有絕對話語權的格力,成為業內最擔憂的對象。 行業危機隱而不發,董明珠仍不時見諸報端,每次都因為與小米董事長雷軍的10億賭局。2013年年底,董明珠與雷軍一同獲得央視年度經濟人物,兩人“對賭”小米5年內能否超過格力。彼時董明珠正式接棒格力電器掌門人剛過去一年多。就在2013年,董明珠多次對外表示,格力每年要增長200億,5年內(2017年)要實現2000億。 不容挑戰的目標既已定下,2014年國慶節,由格力發起價格戰也就不足為奇了。“格力要通過價格戰,消化庫存,擠掉對手,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保住自己的龍頭地位,也保住2014年1400億的目標,為每年200億掃清障礙”,分析人士稱。 緊接著,2014年11月,格力又推出以舊換新政策,“定頻換變頻,立減1000元”。董明珠說,她為此準備了50億元的補貼,以期換來500萬到1000萬臺的銷量。2014年12月,外界傳出董明珠對經銷商的內部講話,其兇狠的“清場”計劃曝光。 這一攬子動作出來,空調行業“嘭”一下就炸開了鍋。隨后,蘇寧聯手美的、志高等國內6大空調品牌發起“破格行動”,“6+1”圍剿格力。對此,董明珠認為,這種話題“很無聊”。 有記者問董明珠,是不是你的觀點被別人誤解了,所以才上演了這樣一出鬧劇。董明珠的回答頗值得深思,她說,“我跟這些企業也沒矛盾,我相信他們心里頭明白,也不是誤解。” “智能家居年內見面” 格力專營空調產品,如今體量過千億,是由出貨三四千萬臺空調實現。僅靠一種產品就過千億,中國所有家電企業中只此一家。但業內質疑,未來2000億、1萬億也靠賣空調嗎? 多年強調“專業化”的格力有所松動。1月9日下午,董明珠對媒體說,格力電器已經不知不覺進入多元化時代。這是董明珠針對格力多元化的第一次明確表態。 這兩年,格力已經擴展了產品品類,包括晶弘冰箱、電飯煲、加濕器等生活類小家電。董明珠曾說,晶弘冰箱跟格力沒有任何資產關系,格力僅是技術輸出,但董明珠待它卻“視如己出”,免費為其代言廣告。格力小家電公司成立已有幾年,2013年因北美地區爆發格力除濕機召回事件,董明珠干脆換牌“大松”,區隔同時也是保護格力品牌。 董明珠坦陳,這些品類并沒有用格力品牌,而是用了晶弘、大松品牌,希望除格力品牌之外,格力電器再創造出其他國際品牌。資深家電行業人士劉荷清說,格力所謂“多元化”與“專業化”其實不矛盾。“只要不跑偏,還在做電器類,做縱深產業鏈,就還是專業化,或者叫相關多元化。” 就這樣,格力承認了多元化的未來。緊接著,董明珠又拋出一個重磅的“智能家居”規劃。 董明珠說,對于智能家居,我們并不是沒有思考。目前格力實施了第一步,珠海可以遠程監測診斷全國各地的中央空調,保障消費者安全和售后服務。格力要做的第二步,是在掌握了上游環節的技術后,將其嫁接到冰箱和生活電器上。 據家電專家劉步塵預測,格力目前品類還不夠豐富,如果玩智能家居,最大的可能是實現小家電的智能化操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