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關策劃公司:Grey全球副首席創意官:中國廣告太保守
2015-12-16 23:25:20
就在上周,廣告門對Grey全球副首席創意官,Per Pedersen 進行了一次采訪,這也是他首次接受中國媒體的采訪。這位在Grey連續工作了24年的元老,他與Grey可以說是同進退,共成長。對于數字創意,Per也有很多自己的見解,包括對中國市場的看法,雖未談及具體的建議,但的確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值得很多中國廣告人去琢磨一番。
Grey全球副首席創意官,Per Pedersen
廣告門:您在Grey工作了24年,這對個人而言可以說是很長的一段工作經歷,您覺得Grey對您的最大影響是什么?
Per:在同一家公司工作那么久,這的確很不尋常,并且Grey也是我唯一工作過的公司。最初的時候,我是在Grey丹麥開始我的職業生涯,公司一直很信任我,也給予了我足夠的空間與信心去自由發揮。我覺得我自身跟Grey在這些年一同成長了許多,這點讓我尤感驕傲。
廣告門:在這長達二十余年的時光中,Grey經歷了哪些起伏與變化?將其放在整個廣告行業發展的步調之中,現在Grey處于怎樣的位置?
Per:在Grey大轉型的這7、8年間,我們已到達峰頂,并且在戛納創造了歷史,現在我們實現了歷史最好成績。一度,Grey并不被認為創意能力很強,但在過去的幾年里,我們有了巨大的轉變,尤其是我們在紐約和倫敦的辦公室表現很突出,大家對于Grey的看法有了很大不同。
廣告門:您曾獲過300多個獎項,其中包括43座戛納獎,能聊一聊您在數字創意這一塊的經驗之談嗎?
Per:如同其他廣告類別,數字的魅力同樣在于其絕妙的創意。但對一些人而言,數字亦是一種讓自身有所作為,成為重要的人的勇氣,而這一點往往容易被執行者所忽視,如果他只在乎量的增長,只會舍本逐末。
廣告門:您如何看待外界對于傳統TVC廣告、平面廣告的“過時”之說?網絡廣告是否也會遭遇瓶頸?
Per:創意的美妙之處就在于它不會保持一種固定狀態,而會時刻處于變化之中。我們會不斷去擁抱新的媒體平臺,以更刺激有趣的方式去跟消費者進行互動,訴說品牌的故事。我從不會抗拒任何形式的媒體,反之,我對人們在使用的媒體會抱有更開放的心態。
廣告門: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對網絡廣告的創作有怎樣的影響?
Per:互聯網的發展自然對網絡廣告影響巨大,在多數的市場中,數字是最為重要的部分并呈現出不斷增長的趨勢。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更多的網絡廣告能夠以更具創意而更少入侵式的方式去善用網絡媒介。坦白來說,在今年戛納創意節最讓我喜歡的一個作品是Geico “Unskippable” 這個前置式廣告,它讓我看到了網絡廣告發展的希望。
廣告門:“創意+技術”,以新技術來更好地呈現創意是當下比較熱的話題,您個人如何看待技術與創意的結合,孰輕孰重?
Per:創意跟技術聯合呈現了1+1>2的巨大能量,尤其在近些年這對組合生產出了不少讓人眼前一亮的東西,其中不乏一些“解決式廣告”:創意和創新齊頭并進,解決重大問題。這一切都讓我對廣告產業以及未來品牌能成為我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一部分充滿希望。
廣告門:“The Gun Shop”在今年戛納獲得了7金7銀的好成績,可以跟我們分享下這件作品背后的故事嗎?
Per:一直以來美國都被槍支暴力問題所困擾,即便發生了大規模射殺這樣極為慘烈的案件,槍支法依舊無動于衷,沒有加以修改。作為廣告人,我們決定用行動來引起公眾對此的關注,于是我們做了一個名為“The Gun Shop”的廣告。這個案例主要是針對首次購買槍支的人做出提醒:“你自認為通過購買槍支可以增加自我保護,而事實上這反而會增加你與周邊人受到傷害的風險。”至今為止,仍有大批美國媒體在對這個案例進行報道。
廣告門:關于如何在戛納取得更好的成績,可否為中國的創意人提供一些好的建議與指導?
Per:我認為中國在未來極有可能成為一個孵化創意的熱床。現在有太多廣告人把花精力在飛機稿上,我覺得這一點必須得以改變。相反,我希望可以看到更多不受拘束的大創意以及更前衛的非廣告,我的GreyHK之行就是為了激勵我的中國員工們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廣告門:您對中國的創意作品了解得多嗎?在您眼中,中國廣告業相較全球廣告業,不同之處或者差距在哪里?
Per:中國的很多廣告案例都太“保守”,承載太多市場營銷思維在里面,顧及太多而不能放開去做創意,這也使中國表現平平,不能突顯自己的特色。相比之下,我更喜歡那些不是以產品為出發去做的創意,這在中國外的市場引起大家共鳴。我想,中國是時候在全球廣告上留下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了。來源:廣告門 Vera
TAG:Per Pedersen Grey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