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關公司:朱旭東:兩個100米之間的距離
2016-02-28 21:09:11
現在流行講最后100米,比如大家都在談的社區增值服務,這就是城市居民家庭個人消費的最后100米。
其實還有一個100米,就是農產品田間生產到半成品商品形成的100米。
所謂的100米,只是一個比喻,指的就是生產的最前端和消費的最末端。這兩端之間的距離,在傳統生產流通商業環境中,相隔遙遠,所以,大家經常在新聞里看到某地的火龍果大豐收,結果來不及出售,全部爛掉倒入江中;某地桃子熟了,找不到銷路,只能喂豬之類的消息。而城市里想吃火龍果和桃子的居民,同樣事先很難知曉哪里有出產,只能看著新聞嘆息。
這兩個100米之間,在我們傳統的商業環境里,受制于生產與消費信息的不對稱,流通購買環節的復雜以及農產品對于新鮮程度的要求,隔著千山萬水的距離。
時至今日,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日新月異,特別是智能手機的普及,這兩個100米之間的距離開始發生顛覆性的改變。
淘寶、天貓、京東等農業電商的蓬勃發展,讓千千萬萬農民,依靠互聯網縮短了與各地消費者之間的物理距離,農村各地也涌現了許多淘寶村、京東鎮等先富起來的農商典型。
當互聯網電商越來越普及的時候,當網上賣農產品的店鋪越來越多的時候,大家發現賺不到錢了,這兩個100米之間似乎很近又很遠。究其原因,在于網絡農商平臺的先天性缺陷,海量的同質化賣土豆的店鋪,海量的分散的網民,讓開網店的農民沒了方向。在網上看到自己的店淹沒在千軍萬馬中,農民不知如何突破,在雙十一看到幾億人的流量,農民卻無法轉換為自己的成交,分散的買家用戶不斷加大物流的成本。1.0版的農業電商已經到了升級換代的階段。
田頭生產的最前端100米與城市居民消費的最后100米,需要用更合適有效的平臺來連接。
TED樂農公司就是在這么一個“互聯網+”農業的大環境下誕生的服務機構。利用設計傳播的專業性,幫助農民建立自己的農產品品牌,在成千上萬的同質化網店里,脫穎而出。同時,專業互聯網營銷團隊,通過各種游戲娛樂互動的方式,讓農產品的品牌擬人化地活起來,讓原本平淡的農產品能夠承載城里人的某種情懷,表達某種文化的內涵,形成粉絲社群,進而營造粉絲經濟。
最重要的是TED樂農還擁有城市居民社區的渠道,在北上廣深等40個城市,可以通過實惠APP的社區搖福利功能,直接連接社區居民消費的最后100米。在一個個有標簽的社群里,可以口碑傳播,集中物流降低損耗,開展農產品的預售,以銷定產避免浪費。
這就是農產品電商的2.0時代,基于農產品的產量有限與倉儲物流要求,相對海量而分散的用戶生成,農民們更需要的是精準客戶群的導入、粉絲經濟的營運,而這些技術活,農民兄弟是需要專業團隊去落地服務的。
所以說,田頭農產品生產的最前端100米與城市社區居民消費的最后100米之間,需要更多像TED樂農這樣的農業電商服務機構,無縫連接這兩個100米,讓中國廣大的農民兄弟能擁有屬于自己的農產品品牌,分享互聯網新經濟的時代紅利。來源:《國際公關》 作者:朱旭東
TAG:朱旭東 消費 電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