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公關傳播研究所副所長胡百精:應該避免陷入被批評-沉默-再被批評-辯解的惡性循環,快速反應是占領話語權的首要條件。此外,奧運危機管理要善于講故事,(文章來自活動策劃公司、上海公關公司),熟悉西方媒體的運行規則,讓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媒體、公眾喜聞樂見。同時把生命意識放在第一位,報道不一定是正面報道,而應追求正面效果。向西方提供一個生動完整真實開明的中國形象。
不給媒體留下想象空間鳳凰衛視歐洲臺臺長邵文光:政府應設立24小時媒體對應機制,一旦發生應急事件,第一時間對媒體傳達官方立場,不給媒體預留想象和猜測的空間。目的是因為政府反應越慢,媒體越多猜測和質疑,對政府駕馭事件越不利。
外語過關提高服務品質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郝平:讓世界真實地認識,了解和平發展的中國,更清晰地聽到中國的聲音。讓中國能在國際舞臺上更嫻熟地表達展示自己,引領以中國主題的報道,提升國際形象,必須造就一批具有一流的外語能力,同時又掌握說服策略和跨文化傳播技巧,通曉國際媒體運作規律,能積極應對國際媒體危機的國際傳播人才。
發言人應注重表達方式中國駐英國大使傅瑩:公關技術培訓,在西方公關是個發達的行業,國內雖有嘗試但與國際尚不接軌。需要通過訓練掌握觀點的選擇和表述方式、個人包裝、媒體與公眾的選擇、應急處理等符合國際規則的技巧,要想拿回中國“形象塑造權”,要武裝起來,達到與國際同等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