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競爭日益激烈、信息越來越透明的環境中,企業領導者如何平衡公共關系和戰略隱私之間的關系,并確定透明度的級別? 當涉及到透明度時,領導者更需要的是堅持四條原則,而不是采取一種平衡做法。在這四個原則中,有兩條是容易的,有一條應該也是容易的,但常常被搞砸,第四條則明顯是困難的。但是,沒有選擇的余地。在當今世界,你需要遵循所有這四條原則。 第一條原則是,當事情涉及到與投資者、分析師和媒體進行財務信息溝通時,上市公司必須盡可能做到透明。公司披露的所有數據都可以增加市場洞察力,并最終建立信任。這是明顯的事情,不管股東積極分子怎樣吹毛求疵,大多數企業都是這樣做的。 第二個原則是,當涉及如何獲得市場優勢時,你應該盡可能保密。當產品研發取得突破性進展,或者公司正在考慮一項大膽的收購,管理者應該爭取盡可能保守秘密。戰略驚喜是商業戰爭的偉大武器之一。 第三條原則是,當公司作出重大改變時,——如工廠倒閉或裁員,應該注意與員工溝通。顯然,涉及到這種改變生活的事件,企業不應該讓員工成為最后知道詳情的人。事實上,他們應該最先知情。這是原則。 但不知何故,典型的場景是這樣的:當公司公布令人失望的業績時,為了安撫市場,很快宣布大裁員,并拿出精確的裁員數字。 這些突如其來的消息不僅讓員工感到驚訝,而且常常使他們在數周(甚至數月)里心神不定,管理者弄不清他們打算做什么。這是很可怕的領導者。在企業兼并時也會發生同樣的事情,特別是那些宣布將節約大量成本的合并。當高管們坐在那里琢磨每一個可能的選項時,被兼并的公司的員工內心可能正在垂死掙扎,對創新、團隊和客戶服務來說,這都是不利的,更不用說快速提高生產力了。 第四條原則是困難的,也往往被違背。原因是:它要求人們做一些不自然的事情,在那種情況下,大多數人都想悄悄地做,而他們卻必須公開進行。你見過這種情況。有關貴公司的壞消息登上了報紙頭條,猙獰的公司高管們在會議室里亂作一團,只是為了找到一種托辭,聲稱問題不大且已經基本得到控制。這是多么沒有意義的做法。幾乎每個企業危機涉及到的人數、金錢和損害都是逐漸浮出水面的,而且最后都會大白天下。這就是為什么對于危機處理來說,唯一有意義的策略就是信息完全公開,將所有的精力放在問題的修復上。在這里,我們的意思并不是將一個重要的商業問題過分簡單化,但管理者在這個問題上不需要過分考慮。
TAG:企業 公關 公關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