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策劃公司:三種危機公關應對方法,企業轉危為機!
2013-03-28 00:19:26
在信息傳播高度發達的今天,企業發生的危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而廣泛地擴散。如果沒有處理好危機,就可能如多米諾骨牌一樣,使災難在與該企業相關的各個領域出現連鎖反應,(文章來自活動策劃公司、上海公關公司),對企業形象和品牌信譽等造成毀滅性的打擊,甚至危及生存。
“沉默先行篇”之卡爾丹頓、Zara
在今年央視“3·15晚會”上,國內高端男裝品牌“卡爾丹頓”被央視曝光為“假洋品牌”。報道一出,并沒有鋪天蓋地的罵聲一片,而是有一部分消費者力挺卡爾丹頓并驚訝于國貨的高品質。在消費者沒有一邊倒的情況下,卡爾丹頓選擇了沉默。在沉默的同時,繼續保持著品牌的訴求和品質,并開辟了新的市場——高級定制,如今的卡爾丹頓更愿意承認自己是民族品牌。
相比于卡爾丹頓的淡定和堅持,Zara的“質量門”最終被輿論擊垮,終于在第7次上質檢黑榜后,開口致歉并予以退貨。畢竟,在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面前,Zara“沉默先行”了兩年后,終于意識到品牌的態度對消費者至關重要。
“沉默是金”,這句至理名言看似適用于各種場合,但需要強調的是沉默策略的基礎是企業自身沒有致命的過錯,這就要求企業應正確評估自身的危機。
“辯護先行篇”之達芬奇家居
近日,各大媒體紛紛報道了“達芬奇家居”的“造假門”事件。有人稱達芬奇總裁潘莊秀華為“蒙娜麗莎的哭泣”;有人開豪車圍堵在廣州達芬奇店門口要求退貨……這一切都源于達芬奇家居在發布會上并不漂亮的辯護詞。
7月13日下午,達芬奇家居就央視曝光其“假洋品牌”及質量問題一事召開新聞發布會。面對現場近百名記者的追問,達芬奇始終沒有正面回答與央視曝光內容有關的問題,而是哭訴創業維艱,更有其合作伙伴不停為達芬奇辯護。最終在沒有安排記者采訪的情況下,發布會草草收場。
終于在7月18日,達芬奇在其官方微博刊出了一封致歉信。記者查詢了一些評論發現,對這封遲到的道歉信,大部分消費者表示了不認可。有人直接評論稱,“在這樣的道歉信中,永遠看不到真情”;也有消費者用“幼稚”二字形容達芬奇的獨角戲。
的確,“辯護先行”的本身就易導致事件越描越黑,更何況是在品牌自身犯錯的情況下,因為危機公關最忌諱的就是企業自說自話。與Zara沉默后的道歉相比,達芬奇辯解后的被迫道歉更難拉攏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