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穿日,客家農歷節日,活動策劃
農歷正月二十客家人稱之為 “天穿日”,是廣東梅州客家地區一個傳統民俗節日。客家民間有這樣一種說法,過了“天穿”才算過完新年。慶祝“天穿日”客家人有煎餅“補天穿”、天穿射箭、甜粄扎針等主要習俗,用來紀念這一傳承已久的農歷節日。
傳說中,“天穿日”是古代女媧補天的日子,相傳女媧塑人又替人類婚配 ,因此成了人類最早的圣母。“天穿日”是因當時水神與火神不和大動干戈,水神戰敗后惱羞成怒撞毀了不周山,卻不知不周山是支撐天地的玉柱,頓時天塌地裂,大地成了一片汪洋。于是,后來就有了女媧煉石補天之說,解救人間。為感念女媧補天神恩、慶祝人類的重生,古老的“天穿日”由此而來。
近日,記者在梅州市豐順縣的社輋村看到,家家戶戶男女老少都放下手中的農活,忙里偷閑,充分享受休閑的節日。村中的李靜娘老人告訴記者,天穿日是休假日,不管家中貧富與否,必須在天穿日休息一天。“如果有不懂事的年輕人在這一天去干活,是會被長輩責罵的,說是干的活不夠補天穿,下田后會遇天旱”,李靜娘笑著說。
天穿日這天,客家地區有許多特別的習俗,比如說煎餅“補天穿”、天穿射箭、甜粄扎針等,而社輋村至今還保留著煎甜粄“補天穿”的習俗。李靜娘告訴記者,客家人過新年,家家戶戶都要蒸甜粄,而甜粄不能在元宵節前就吃完,必須留有一部分的甜粄到“天穿日”用。“天穿日”早上,家里的婦女、老人會早早起來煎甜粄,甜粄煎好后,家里人都不能吃,而是拿著煎好的甜粄到房屋里有墻縫、釘眼的地方抹上一點甜粄,祈求新的一年美美滿滿,風調雨順。
據古代詩歌載錄,天穿日煎粄“補天穿”的習俗早有描述。蘇軾有詩句“一枚煎粄補天穿”,正是描寫客家人過天穿日的情形。
據李靜娘老人介紹,除了煎甜粄“補天穿”外,客家地區的農村還有在甜粄或者煎丸上插針線的做法,這也是“補天穿”。記者在梅州的社輋村采訪時了解到,雖然村民不在煎丸、甜板上插針線,但“天穿日”吃甜板、煎丸的習俗仍舊尚存。總而言之,過天穿節日是客家人對新年的美好愿望。
正月二十“天穿日”是客家地區獨有的節慶,活動策劃,但記者在梅州城區采訪中發現,部分年輕人對“天穿日”一無所知,有的甚至聽都沒有聽過這個節日。當地民俗專家指出,傳統節日要傳承才會不被忘記,長輩應向下一代多講些節日的故事,這樣才能使傳統的節日得以永久保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