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即將臨近,吃元宵、鬧花燈、看晚會,千篇一律的節日內容想必早已被大眾所詬病,節日經濟也僅停留在“吃喝”、“送禮”之上。反觀國外的節日經濟則發展迅速,影響廣泛,各樣的特色節日不斷吸引各國游客。對此,國內是否有借鑒之處,中國的傳統節日該如何與旅游業完美結合?
傳統節日要打破單一性
增加節日的互動性,不僅能調動人們過節的激情,也讓節日營銷有了更大的空間,因為圍繞過節所需的各種產業都可以借機“吸金”。在中國本土節日的營銷中,很多商家仍局限于打折、促銷等傳統手段,涉及的產品也往往是服飾、食品,還有一定的局限性。由此可見,在能把傳統節日變成“狂歡節”的新時代節日經濟下,本土節日營銷有待更多的創意和突破。
北京民俗學會秘書長高巍說:“現實提醒我們,要立足中國,放眼世界,在時代與歷史的結合點上更好地發展傳統節日民俗。”高巍表示,一方面中國的傳統節日要持續發展,必須與今天的時尚相結合;另一方面,“中國年”要想走向世界,應借鑒西方傳統節日的運作模式。這是能使傳統年節煥發青春的重要保障。
目前,國內的旅游企業對于傳統節日的開發尚顯不足,在春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內推出的旅游線路,只是打著節日的名號,路線內具體的“玩法”仍與平時一樣,難以區分。業內人士表示,針對傳統節日來講,以節日元素為主要內容的國內游人氣不足,許多節日國人并不了解。而出境游又沒有節日的味道,所以這塊市場基本趨于空白。
旅游專家仝紅星說,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產品若能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前景將十分廣闊。就如何使旅游企業切實抓住傳統節日商機,旅游業內人士建議,生態旅游景區可針對清明、端午、中秋等節日,結合自身特點,舉辦一些參與性、互動性和娛樂性強的活動豐富游覽內容;旅行社應對傳統節日文化進行深度挖掘,推出富有特色的旅游線路,在旅游行程的各個環節增添傳統節日民俗元素;另外,旅行社和景區可采取更靈活的營銷策略吸引游客,不單只停留在門票優惠、線路打折等措施上。
仝紅星表示,旅游企業只有對旅游市場的新特點有所認識,賦予傳統節日更多特色和活力,才能使傳統節日旅游市場更加紅火。
厲新建也表示,想要將傳統節日與旅游完美結合,必須要善于發現、深入挖掘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突出節日文化產品。同時,增加傳統節日的活動性產品安排,以具有大眾性、參與性的活動性產品吸引游客。
傳統節日節味不濃
我國傳統節日運作形式單一,主要以走親戚、聚餐為主,春節吃餃子、十五吃元宵、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餅,如此節日“內容”顯示出相關部門對于節日文化沒有足夠的認識。而西方傳統節日,注重節日活動與全民狂歡,成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點。如潑水節、啤酒節、泥漿節等都已影響廣泛,活動策劃公司上海公關公司,吸引游客趨之若騖。
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思敏表示,從目前來看,中國的傳統節日并不足以打造品牌,吸引國外游客。其原因主要是文化軟實力不足,傳統節日本身的文化特色無法滿足現代人的需求。
以春節為例,其本身的獨特性實際上早已失去了現實的載體。“吃”成為了中國傳統節日的一大主題,對于國民來講可以說是天天都在過年,也可以說是無年可過。整個節日市場沒有具有吸引力的產品。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傳統節日中真正有影響的并不多,春節、元宵節以及中秋節等可能相對較為受人關注。但即便是這些節日,對國外游客的吸引力并不是非常大。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管理系主任厲新建說:“受社會文化變遷影響,這些傳統節日的文化傳承面臨諸多問題,很多節日是有其名無其實,現有的旅游產品難以對傳統節日產生重要支撐,傳統節日實際上只是一個假日而已。”厲新建表示,傳統節日的市場影響力受文化本身是否強勢影響,而這種影響力與經濟影響力密切相關,盡管這些年中國經濟發展很快,但傳統文化的全球影響力還處于弱勢,自然傳統節日的影響力也處于弱勢。
與中國的傳統節日相比,西方的節日經濟要好很多。以西方的萬圣節和中國的寒衣節為例,兩個節日性質相同、日期相近、活動內容相似,都是祭奠先人亡魂。不同的是所屬的國度,且打造出的節日經濟效果明顯不同,萬圣節不斷升溫,甚至影響到中國游客,而寒衣節卻連名字都沒有為國內大眾所熟悉。
中國旅游研究院研究員馬曉龍表示,某些西方節日之所以能被市場看好,在于西方對節日經濟的發掘和開拓,其中的做法或許也能為商家在進行中國本土節日營銷時提供借鑒。
每逢西方重大節日,全民皆會進入節日氛圍中。更有甚者,某國外媒體在愚人節當天會發布一則雷人消息,引起公眾的議論與猜測,而在傍晚時又宣布其為愚人節玩笑,這更是以犧牲媒體的嚴肅性來強化公眾對愚人節的關注。
西方節日不斷升溫的背后是巨大的商業利潤。商家正是發現并利用了相當龐大的消費群體,極力宣傳包裝,吸引大量游客與消費者。
這樣的氛圍下,西方傳統節日成為拉動消費的重要節點則在情理之中。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現象既與西方的節日文化有關,也與西方對節日經濟的營銷有關。從節日文化看,外國人更注重情感的交流和分享,中國人相對比較內斂。所以,在西方人的節日中,除了家庭團圓、朋友相聚外,也很強調與陌生人的互動,相關企業、商家也會組織很多主題活動。相比之下,中國的節日則很少有全民狂歡的習慣,本國人對于傳統節日的興趣已經變淡,又怎能吸引國外游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