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第二屆阿細跳月節,活動策劃
千人同奏大三弦,樂聲鏗鏘;勞作舞樸實無華;阿哲情歌柔美動聽……昨晚,中國·彌勒第二屆阿細跳月節開幕,彌勒縣文體中心足球場舉行了盛大的狂歡夜文藝晚會。
昨夜的彌勒可謂全城狂歡。中國·彌勒第二屆阿細跳月節開幕式狂歡夜大型文藝晚會現場,男子彩繪舞、老虎舞、女子嗩吶表演等輪番登場;會場外人山人海,同慶盛事。晚會由云南省文化廳、紅河州人民政府主辦,中共彌勒縣委、彌勒縣人民政府承辦,云南省文化館、紅河州文化局協辦。“演員”幾乎全是當地居民,他們用原生態的表演點燃激情,打動著各方來賓。
“聽見三弦響,腳板就癢癢”。“阿細”是彝族的一個支系,聚集在云南省紅河州彌勒縣的西山一帶。阿細人能歌善舞,常相聚于月下伴著三弦起舞。2008年,“阿細跳月”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9年,彌勒縣人民政府將每年8月7日-9日定為“中國·彌勒阿細跳月節”。除開幕式狂歡夜文藝晚會外,今年阿細跳月節活動內容還包括民間摔跤、斗牛比賽,愛佐與愛莎歌舞藝術展演,越野摩托車公開賽,活動策劃,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等。
據了解,繼“阿細跳月”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后,今年5月《阿細先基》也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阿細先基》是阿細人用口頭流傳下來的創始史詩,為扭轉通曉阿細歷史、阿細先基、阿細樂器制作的傳承人青黃不接、瀕臨失傳之勢,彌勒縣加強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力度,通過傳承人開門收徒、子承父業、舉辦培訓班等方式搞好民族文化傳承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