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河池,銅鼓,活動策劃
10日,廣西河池市文化廣場上演500面千年傳世銅鼓齊奏的壯觀場景,并成功申報上海市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銅鼓是中國古代南方少數民族及東南亞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史學界有“北鼎南鼓”之說。全世界現存傳世銅鼓2400多面,被譽為“世界銅鼓之鄉”的河池保存了1400多面。2006年,河池市“壯族銅鼓習俗”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河池市群眾藝術館工作人員李鋼介紹說,銅鼓產生于公元前7世紀的春秋時期,活動策劃公司,與鐘、鼎、矛等青銅器屬于同一時代。10日齊奏的500面銅鼓全部來自河池市東蘭縣。目前在東蘭縣一些村寨,每逢重大節慶,村民們就會把銅鼓“請”出來敲打一番,以示慶賀。
來自東蘭縣巴壽鄉安桃村的表演者韋名建告訴記者,他表演用的銅鼓是世世代代傳下來的,至今有近千年歷史,其他表演的村民大多攜帶的是自家祖傳銅鼓。
記者在現場看到,除了500面傳世銅鼓齊奏的壯觀場面外,當地群眾還表演了銅鼓舞、猴鼓舞、音樂銅鼓等頗具地方特色的節目。
表演結束后,上海市大世界吉尼斯申報部主任張晨江確認這一活動創造了上海市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并代表上海市大世界吉尼斯總部頒發證書。
“一面銅鼓就是一個故事,是一個不可磨滅的文化符號,舉辦這一活動是為了使壯族銅鼓習俗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更好地保護和傳承,使更多年輕人了解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李鋼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