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橋財經(全名為上海怡橋財經傳播有限公司)以一種先主動后被動的姿態,陷入了一場可大可小的風波。
5月6日22:11分,其新浪官方微博@怡橋財經 發布微博,聲稱:“自今日起,本微博將持續直播怡橋財經向湖南爾康制藥(300267)追討近600萬欠款經過,自爾康制藥2011年上市以來,惡意拖欠財經公關及媒體傳播費用近600萬,事涉爾康制藥及西部證券多名高管,大量信息,亮點自尋,敬請期待。”
2011年7月5日,湖南爾康制藥成功闖關創業板,西部證券為其保薦機構,而怡橋財經為其提供過IPO財經公關及投資者關系管理服務。
怡橋財經“半夜討債”事件迅速發酵。截至5月7日凌晨2時左右,粉絲數僅為6000左右,平時轉發量基本為個位數的@怡橋財經 關于該微博的轉發量已達數百。
@公司輿情(粉絲數約14萬)、@財經女記者部落(粉絲數約10萬)、@藍鯨財經記者內參(粉絲數約20萬)迅速轉發這一微博,并加以評述。@藍鯨財經記者內參 甚至加上了“怡橋財經決定魚死網破”等驚悚字樣,也有未加V的財經記者聞訊而來,表示“半夜出現楊白勞,將此線索轉給財經同行”。
輿論風向開始扭轉。截至發稿時止,新華網、和訊網等媒體跟進了怡橋財經討債事件。新聞報道紛紛將矛頭對準“600萬欠債”這一數字,并認為該事件是怡橋財經、爾康制藥與西部證券的三角債。大眾證券網相關報道表示:“據財經業內人士稱, 600萬(欠款)超出業內平均收費水平很多”。大多網民更抱著圍觀態度。新浪微博@boyli968 評論道“黑吃黑”,而@合一知行 則表示“兩敗俱傷,一嘴毛”。
隨著事態的進一步發展,怡橋財經從“楊白勞”變為了公眾眼里的“黃世仁”。有網友翻出“千龍網”于2010年11月26日發表的“怡橋財經公關被爆非法斂財,已被高度關注”一文。內容關于怡橋財經在公司IPO進程中“大肆行賄”、“壓榨媒體”等“四宗罪”。而據公開報道,此前新大地、勝景山河等項目財經公關由怡橋財經擔任。
5月7日上午,@怡橋財經 刪除了此前的“討債微博”,并連發三條微博,除了表示已收到企業和券商的反饋,并聲稱“一直以來業界對財關的看法負面遠多于正面。但其實,我們幾乎是整個產業鏈中最弱勢的群體,沒有背景依靠 沒有牌照優勢”。可惜,轉發數寥寥。
不過,截至發稿時止,這一事件并未對爾康制藥的股價造成影響。
怡橋財經“半夜討債”并非孤立事件,該現象折射出由IPO滋生的腐化甚至變質。一家企業要想上市成為公眾公司,,以及以后再融資、兼并重組甚至退市,每一步交易背后都離不開中介機構的專業服務,尤其是財經公關公司的服務。財經公關公司在企業資本運作、信息披露、IPO、投資者關系方面等方面起著巨大作用,而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衍生“灰色地帶”,例如權力尋租、變質公關、敲詐勒索、惡性競爭等。
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認為,隨著社會化媒體時代的到來,上市公司不僅需要一個專業的第三方服務機構協助其建立媒體關系管理、危機公關系統,更需要加強自身的危機管理能力,建立成熟的輿情監測體系,建設及時的輿情反饋機制,才能始終保持企業的穩定發展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