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老員工,為美通社服務了20多年的新華美通董事總經理魏助仁先生,很早就意識到了中國的潛力,并在十多年前就力主進軍中國。現在,新華美通已經成為了國內的行業領軍企業。而作為長期生活在北京的美國人,魏助仁在接受中國公關網的采訪時,也透露出對中國的新認識和新期待。

新華美通董事總經理魏助仁
“我們就是幫助企業快速向世界傳播”
中國公關網:
首先,請魏先生簡單介紹一下您的個人經歷?
魏助仁:
我一直做一些跟新聞或媒體相關的事情,我父親是一個老編輯,受他的影響,我11歲開始寫稿子,報道一些地方火災、交通事故、火車脫軌等事情,大一開始在學校辦報紙,大學畢業后去了紐約當時最大的一家日報社《每日新聞》做記者,其間因為越戰的原因,去了越南服兵役四年,68年回來后在美國很有名、很有影響力的通訊社《合眾新聞社》做記者。由于當時新聞行業的工資相對比較低,工作幾年以后開始尋找一些別的機會,于是去了紐約的花旗銀行公關部門工作,工作了四五年后又去了美國的CBS(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公關部,最后發現我心里面還是更喜歡新聞和媒體,所以又轉回新聞專線(一家跟美通社做類似業務的公司)工作。1986年,加入美通社,一直做市場和銷售的工作,目前是全球的執行副總裁,并負責中國地區的市場。
這就是我個人的經歷,從開始喜歡新聞到后來學新聞做記者,做公關,又回到做企業新聞,我覺得是一個非常順暢的轉變。95年我就曾經建議美通的高層應該進入中國市場,希望通過我們的服務幫助中國的企業。直到03年,這個想法實現了,在中國找到了個合作伙伴—新華財經,談成了市場合作協議,即把美通的服務帶到中國來,美通是市場協議中的主導。在中國,過去幾年業務增長突飛猛進,每年的業務量基本上都在翻番,這種成功并不在于我們有多好,而在于我們有辦法建立一個很好的團隊,能夠給客戶提供相關的培訓和先期的介紹工作,讓他們能夠理解我們的服務概念,這可能是更重要的一個原因。
中國公關網:
在美通工作二十幾年,根據你的觀察,美通的業務發生過什么樣的變化?
魏助仁:
美通社創立于1954年,剛開始客戶的發布可能僅限于美國境內,或只是一些投資者關系信息的發布,一些要滿足法律信息披露的新聞稿,內容比較簡單;后來因為技術的發展、市場的需求,我們幫助客戶把他們的新聞稿發布到美國以外的地區,而且除了文字之外我們還可以發布圖片、多媒體內容等,市場的需求很快被打開。美通社的收入從1986年的1300萬美金增長到90年代末的2億美金。
從這個變化可以看到,這么多年來,隨著我們技術的改進和提高、客戶需求的增加,主要體現的是兩個層次的變化,一個是地域,一個是發布內容。
中國公關網:
快速發展,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不是客戶對傳播的需求越來越旺盛?
魏助仁:
毫無疑問,業務的迅速增長取決于客戶需求的不斷增長。美通初期發布的新聞稿大都是財經類企業的財務信息,但是很早以前我們就意識到,將來這個市場擴張的主要因素可能會在一些非財務信息的新聞,企業的產品或其他跟公共關系相關的一些新聞。所以這么多年我們一直在試圖拓展我們發布信息的內容范圍,從以財經為主到企業別的方面,或是政府機構、民間機構,只要有相關的資訊我們都有辦法發布出去。
另外,從全球市場的角度來看,一開始我們只是幫助美國本土的公司做信息披露,后來我們意識到股票的交易、資本市場的運作越來越全球化,并且市場之間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在這個時候,如果能夠給企業客戶提供一種在很短時間內能同時把新聞傳遞到很廣地區的服務,這樣的服務一定會受到客戶的歡迎。
中國公關網:路透社,日本經濟新聞社等這些也很關注企業客戶的大型國際性通訊社,未來會不會也會轉向變成美通的競爭者?這個競爭格局會不會變化?
魏助仁:
有可能,但我們的商業服務模式跟路透社或者其他的新聞社有本質的區別,我們并不是自己去撰稿,我們發布的新聞稿都是企業客戶寫好后提供給我們的。所以,我覺得路透跟我們競爭的可能性不太。
中國公關網:
全球有一個很好的公關案例就是蘋果公司的iPhone,這里面我感覺存在一個有意思的問題,這個大新聞源,路透社去報道它或者美通去傳播它,這兩種需求是有很明顯的不同嗎?
魏助仁:
很巧,剛好蘋果是我們的客戶,他推出iPhone的時候,我們替他們發了一個新聞稿到所有的媒體,包括路透社。當然,蘋果的公關部也會聯系路透,但是他們提供給路透社的新聞稿和給我們新聞稿應該是完全一樣的。我們的優勢在于很短的時間內把新聞稿發給所有的媒體,包括路透,包括報紙,其他網站。
中國公關網:
在美通社所在的業務領域里,目前中國市場跟美國市場相比處于一個什么樣的階段?
魏助仁:
中國市場對于美通業務發展的巨大影響程度,可以相比于互聯網在1994、1995年的時候對于美通在美國業務發展的影響。在中國,我們擁有很多中小企業的客戶,他們有一個很大的需求,就是通過我們的渠道,把他們的資訊、信息發布到國內、甚至是國外。融資、上市都只能通過溝通、傳播讓潛在的投資者了解進而獲得融資,沒有別的選擇。
就未來而言,在亞洲,中國、印度一定是這個行業的主要增長來源所在,可能亞洲甚至中國的規模要超過我們在美國的規模。
中國公關網:
我們了解到新華美通在國內的一些業務運作上每個環節都是標準化的,在美國整個業務環境是不是也是這樣的?
魏助仁:
無論在美國還是中國,我們的服務流程都是標準化的,但在這個前提下,要確保媒體的需求,要知道他們關注的是哪些領域,哪些話題,哪些行業,哪些企業。我們每天不停的跟這些記者聯系:電話、郵件、拜訪,讓他們首先看到我們的新聞,并且是感興趣的新聞,這是我們服務的最根本的基礎。
中國公關網:
目前在全球業務里面有沒有新媒體的出現?
魏助仁:
我們整個服務的宗旨就是幫助客戶把他們的信息通過最合適的途徑發布到最相關的目標受眾。無論受眾是希望通過電腦收取我們的新聞,或者通過手機、傳真方式,我們都有相關的手段來實現。
中國公關網:
對傳播而言很核心的業務是撰稿,但在美通這樣一個商業模式里,稿件本身是不負責的。在這么多年的摸索當中,您覺得什么樣的形式讓客戶、讓媒體在你們不負責這個核心環節的情況下,盡量滿足雙方的需要?
魏助仁:
在這方面公共關系公司實際上做的非常好,他們幫客戶去策劃,去撰寫新聞稿,做了很多工作。新華美通雖然不直接幫客戶撰寫,但是也會給客戶提供很多咨詢、建議,雖然說不寫,(文章來自活動策劃公司、上海公關公司),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參與的也還是比較深的。
實際上在美通剛成立的時候,我們是幫客戶修改新聞稿,新聞稿不合適就幫他改,這是公司統一的政策。但是后來隨著公關行業、公關人員的寫作能力的提高,客戶稿件的質量也在提高,于是幫客戶改寫新聞稿的需求就越來越少。
中國公關網:
美通社跟全球25家頂級公關公司合作,是不是類似于外包這樣的概念?
魏助仁:
在全球范圍內,大公關公司絕大部分都是我們的客戶。很多情況下公關公司沒有必要也沒有精力單獨建一個全球化的發布網絡,他們主要的業務或者服務價值是體現在為客戶提供策略、咨詢或者策劃,提高公眾對客戶的認知。我們每一天都有人通過電話、拜訪或是其他方式和媒體建立聯系,從而建立全球化的網絡。這樣,公關公司可以不用花精力、花時間做這些事情,來幫客戶做更高端的服務。
美通剛開始成立的時候,很多人都不理解,包括公關公司。當他們發現非常好,非常方便,而且價錢也非常合理時越來越多的就會用我們。來到中國,在市場發展處于比較初期的情況下,很多人也不太理解,甚至有人覺得我們在跟他們競爭,實際上完全沒有。我們只是在為公關企業提供一個輔助、一個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