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要過分依賴新聞稿。
新聞稿的很多時候作用很小。因為新聞記者們每周能收到幾百份甚至上千份新聞稿, 其中大部分會被扔到垃圾桶或從郵箱中直接刪除。
二、要考慮用獨特、聰明的方法來推銷你的產品。
最好的公關永遠是沒有商業(yè)痕跡的公關。
三、不要太過于依賴新聞發(fā)布會。
盡管有時新聞發(fā)布會很管用,尤其是新產品發(fā)布或者明星代言簽約儀式,但新聞發(fā)布會始終只是公關中媒體關系的很小一部分。
四、 要與關鍵的記者建立起長遠的個人聯系。
尤其是財經媒體的名記對企業(yè)正面形象的報道有時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不要把災難當公關看,這是很多企業(yè)的通病。
對于企業(yè)來說,(文章來自活動策劃公司、上海公關公司),錯了就是錯了,一定首先考慮怎么去改正而不是去找噱頭炒作,這樣反而會導致更大的災難。把該做的做好了,做到極致,形成正面的效果,自然會吸引記者來報道變成正面的公關。
六、千萬不要指望新聞媒體會聽公司CEO 或者CFO等枯燥的演講,爾后忠實地報道每一個字。
每個記者都是按自己思路進行寫作的權利,是完全不受外界干擾的。財經類的記者一般都比較自我,過分的個人公關很多時候適得其反。
七、要在公司中積極尋找和物色自己的“新聞發(fā)言人”,用新聞發(fā)言人來對外統(tǒng)一口徑確保公司信息傳遞一致。
他們的職位不一定要很高,但一定要有很強的專業(yè)知識和表達能力。選人的標準最好是有傳媒專業(yè)背景的。
八、不要在沒有權威認證的情況下大肆宣揚自己的產品或服務。
這樣很容易降低受眾和媒體對企業(yè)的期望值。更容易引發(fā)媒體率先最所謂的權威提出質疑,而這往往是災難的開始。很多企業(yè)都此栽過跟頭。
九、在解釋你產品的特點之前,一定要先說明你產品的好處。
這對記者來說更容易產生新聞亮點,繼而能獲得他們對公司產品更好的印象,寫出更有利于公司形象的稿子。
十、不要認為送給記者產品樣品,就能保證他們在報道描述時就會說產品的好話。刻意的行為似乎永遠不是最好的辦法。溝通還是最重要的,想要記者接受你的產品首先要讓別人先接受你這個人。
十一、要設身處地考慮中外不同媒體不同記者對新聞故事的需求。只要這樣才能更好的有針對性的編寫新聞稿,通過新聞稿的不同角度來獲得記者的青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