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的四萬億投資是什么?是即將砸向各基礎建設領域的真金白銀,也是一個公關的數字。
所有的危機都是信心的危機。解決一個具體的問題,有具體的時間;而恢復信心,并無具體的時間。我絕對相信伊利已經整頓好了他的生產線,但我在這個時期絕對可能排斥伊利的產品。
當沒信心的人超過有信心的人,危機爆發了,衰退開始了。解救我們的人其實是我們自己,但是胡亂的自救行為又往往會讓自己的境遇更糟,所以對大多數人來講,觀望總是更理性的選擇。所有被觀望的產業,都將遭遇到嚴峻的市場考驗。房產也好,汽車也好,都無法幸免。然而一團和諧背景下,信心的恢復將是極其緩慢的。
公眾信心的恢復,有賴于公眾情緒的充分發泄,以及公眾對最糟狀況的預期與認同。只有達成這兩點,信心的恢復才有基礎。華爾街獨立投行模式的消亡,為公眾對金融秩序重建的信心筑底;三鹿的滅亡,為公眾對乳業安全筑底;美國三大汽車半死不活,美國汽車還遠未到底;中國汽車企業危機還沒出現就被各種扶持所扼殺,因此離底還很遠。
我們太希望毫發無損的度過一場危機,喜歡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解決方式。在傳媒發達的今天,已經基本不可行。我們需要血淋淋的事實來重振信心。不把工場大量倒閉,員工大量下崗,諸多社會問題的現實展示在公眾面前,公眾也就不會期待所謂的4萬億舉措,不期待這四萬億,(文章來自活動策劃公司、上海公關公司),那這個舉措就不會有任何效果。
實際上,很多媒體在一定程度在挖掘這樣的體裁,但是還沒有形成聲勢之前,就被大量“重振信心”的聲音給和諧掉了。
不懂公關,如何能挽救公眾信心?建議中宣部領導們再學習學習“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也許能悟出點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