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策劃公司:公關公司與企業公關部的5點區別
2013-03-19 17:30:35
在公關領域存在著兩個類別的公關人員,他們分別為供職于公關公司(Agency)的以及企業內部(In-house)的公關人士。
過去,我一直努力滿足客戶的要求,準備宣傳推介會,還要協調公關公司組織具體的公關活動。我有多年時間在與客戶的新聞稿打交道,此后,便開始用我值得信賴的相機和平板電腦記錄下身邊發生的新聞。
回想過往,我在2006年離開了公關公司,轉型企業公關部,我花了很長一段時間來學習、適應公關公司與企業公關部的相同及不同之處。因此,我想借此機會闡述一下在公關公司與企業公關部的區別,希望能夠為具有類似跳槽經歷的公關人士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議。
體驗和經歷企業故事
SWOT 分析(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具有競爭力的調查研究,企業參觀考察等等。這些事件都不能代替每天活力充沛的企業本身。
在公關公司工作的時候,我平時要周旋于6個客戶之間,所有客戶都擁有不同的新聞稿和不同的需求。于是,我制定了每周拜訪表格,充分利用自己的時間,并且想方設法按照客戶的要求完成目標。而當我轉到企業內部的公關部門時,我對于公關的觀念便發生了改變。
當你身處企業內部,你就會意識到,現在,你的客戶就是公司內部一個個不同的部門,他們需要你的幫助來分享各自的新聞稿。工作量與從前一樣,但又有所不同;你甚至可以“探測”出自己的獎金。然而,如果你想了解企業的全部方面,依然會存在些許的障礙,你會發現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但是,大多數時候,你可以在現場記錄企業的“日常生活”。
實時性
實時經歷著身邊發生的新聞,意味著你能夠對24小時新聞周期作出更加迅速的反應。我經常會聽到公關公司的人士這樣說:“不要著急,先生!當客戶有新聞時,我的手機就會響起來, 然后我會立即處理。”
事實的確如此,公關公司的員工會從客戶手中接收到經過篩選的內容。這一點我很了解,因為我自己就曾經是電話兩頭的人員。交到公關公司手中的內容通常都是經過第三次、第四次和第五次重復發布。公關公司按照合同或者內部小組討論制定決策,(文章來自活動策劃公司、上海公關公司),考慮如何發布內容,以及具體的宣傳方案:提出要求,進行協商,而通常會采用先進行協商、再提出要求的方式。
而企業內部的公關人員能夠實時經歷正在發生的新聞事件。當事件發生時,你就能立即知曉,并且從未經篩選的來源中選擇自己想要的新聞素材。從對于新聞稿的親身體驗方面來說,企業內部和公關公司的公關人員,兩者之間存在很大的區別。
當然,規律總會有例外,實際上,有些公關公司會派遣一名公關人員前往企業內部工作數日(每周前往企業工作幾天),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站在企業的角度撰寫新聞稿。
反應時間
作為企業內部的公關人員,你就是反應時間的“晴雨表”。過去在公關公司,當我撰寫一篇新聞稿、媒體簡報或其他各種公關文稿時,總是要一直等待客戶的電話來進行更新。這就拖延了溝通,浪費了最佳的時機。而身處企業內部,你就可以某種恰當的“施壓”的方式來促使完成宣傳的過程。
有時候,你會收到來自同事們的抱怨和不滿,當然有時候你也會收獲微笑。你要每天與同事們進行溝通,搜索、研究企業內各種故事和新聞的素材、核心,決定采用哪些要素來完善你要講的故事。你做得越多,就越有可能促成這次傳播取得成功。
做出決策
在企業內部做公關,你將有可能開始自己的新角色——成為一名決策的制定者。你會擁有很多團隊成員,你甚至可能直接向副總裁匯報工作。然而,你被雇傭的目標就是將自己的專長和想法帶入企業內部,那么你就要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決策力。
某天,你自己會發現某個故事值得傳播,你拍下圖片和視頻,撰寫新聞稿,然后發布稿件,這一切都不再經過正常的請示、命令環節。這個過程有所不同,更可能聚集了各個部門的想法,而不是聽命于老板的施令。現在,你可以站在門口,握著一只紅筆,在新聞稿發布之前進行批改和審核。
這個描述可能與你的經歷完全不同,但是,如果你知道如何讓你的同事參與和支持,同時也展示出自己的工作能如何幫助他們,并且懂得如何平衡兩者之間的關系,那么,整個過程就會順利進行了。
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