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青年男女,扎堆,結婚,活動策劃

緬歷十月,青年男女扎堆結婚
緬甸人的婚俗中有著不少本民族獨有的特色
最近記者接連收到朋友的婚禮邀請,周末也隨處可見喜氣洋洋舉辦喜宴的人們。從2009年12月15日到今年1月13日,是緬歷十月,屬于緬甸氣溫最低的涼季,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月份,天氣類似北京的初秋,不熱不冷,是青年男女扎堆結婚的日子。
緬甸人的婚俗中有著不少本民族獨有的特色。與世界各國一樣,緬甸人也認為婚禮將帶來吉祥。但是在這個篤信佛教的國家,佛教徒們婚禮的宗教色彩卻并不濃厚。在很多婚禮中,僧人甚至不扮演任何角色。不過,在婚禮舉辦日期的選擇上,所有的人家均會事前仔細傾聽星相師的意見,而很多星相師本身就是高僧。
不僅如此,媒妁之約的簽署也要專門挑日子。男方家長會在這一天鄭重其事地前往女方府上會見女方家長,表示結親的意愿,并當著街坊四鄰下聘禮,簽婚書。
緬甸青年男女的婚前交往較為公開和自主。家長強烈干涉子女婚姻自由的現象并不普遍,經自由戀愛終成眷屬的居多。很多當地朋友們都說,結婚前女孩子的地位似乎要更高一些,緬甸也有男方入贅女家的傳統。記者的朋友欽歐丹博士是位知名的經濟學家和前外交官。她說,她先生就是在70年代初結婚時入贅到她家的。此前,她已經有上門的姐夫了。因為要入贅,很多婚禮是在女方家中進行的。
婚禮當天,無論是新郎還是新娘,包括主婚人和眾多賓客穿著都十分傳統、正式。新郎頭戴緬式“崗邦”帽,上身一般是白色或淡色緬式上裝,下穿長筒裙“籠基”。新娘則發髻高聳,透明大披肩下是吊帶緬式長裙“特敏”。仔細觀察,家境殷實的新娘一定是從頭發到腳都點綴著鉆石、紅藍寶石,奢華程度令人咋舌。在溫情的傳統緬曲聲中,新郎一家首先進入禮堂,父母在前,新郎居中,伴郎緊隨其后。然后新郎以慣常的打坐方式盤坐在禮臺上主婚人的左前側,父母陪坐在身后。新娘則隨后由自己父母和伴娘引領進入,坐在新郎左側,即主婚人的右前側,父母緊坐其后。
待新郎、新娘雙雙向佛、法、僧、雙親、師長等五敬叩拜敬禮完畢,德高望重的主婚人開始背誦一首專門創作的贊頌新郎新娘及培育二者成人的兩個家庭的長詩。接著便是緬甸人婚禮中最具特色的一幕:一對子女雙全、婚姻生活持久的年長夫婦將新郎的左手與新娘的右手指指相扣,并用一條綢緞將兩人的手腕綁在一起。也有用足金的粗大項鏈綁手的。然后年長夫婦向綁著手的新婚夫婦手上灑花瓣和添加了香料的清水,并用一個插有象征吉祥勝利的蒲桃枝的銀缽在下方承接。主婚人祝愿新人幸福如意、百年攜手后,老夫婦再松開系著手的新郎新娘,還分別向新郎新娘口中各喂送一湯匙白米飯,取豐衣足食之意。這時有人誦起吉祥經,主婚人撒起爆米花和裹著金紙的錢幣、糖果、花朵、檳榔。在一場社會地位極高的家庭的婚禮上,新郎新娘的家眷們還向賓客們扔出一些小顆寶石,以便賓客們分享婚禮的喜悅和好運。
現代元素不可避免地影響了緬甸傳統的婚禮。有的新人互換戒指,也有的喝交杯酒和互相喂食對方蛋糕等。入洞房前的“鬧新房”在緬甸廣大農村地區仍廣泛流行,直譯過來就是“石頭錢”。在仰光這座緬甸最大、最現代化的城市里,人們仍舊可以在婚禮上看到,“鬧新房”的小姐妹們在晚間新郎新娘入洞房前,兩人一組手里拉著金項鏈擋路,向新人討要“買路錢”。,活動策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