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白月節,趣聞,活動策劃
每年的一二月份,蒙古國民眾就開始翹首期盼白月節(又稱“查干薩日”)的到來,這個節日相當于中國的春節,是蒙古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
但讓蒙古國民眾頗為苦惱的是,幾乎每年都會遇到白月節日期上的不確定和各種未知的變化。喇嘛教寺廟里的高僧們會經過激烈的爭論,一般最后都要在政府的決策下才能把白月節的第一天,也就是新年初一的日期敲定。
今年,蒙古國的白月節日期與中國的春節日期完全吻合,活動策劃,但十分有趣的是,經高僧們反復測算,這次蒙古國的白月節要連著過兩個初一,也就是公歷2月14日、15日這兩天均是蒙古國白月節的初一。對此,不少民眾提出了疑問,但高僧們則“倔強”地認為他們的算法不會有偏差。民眾只得為過一個長達48小時的初一開始做準備,當然節日長點并不是壞事。
蒙古國國立教育大學教授朝克奧其爾認為,蒙古國的白月節總是有別于亞洲其他國家的春節,有自己的特點無可厚非,但如果這一區別與任何一種歷法都相去甚遠且變數太大,那就不可取了。2009年蒙古國的白月節比往年晚了一個月,這在國內又引發了一番爭論。
還有一些學者擔心,由于今年連著過兩天初一,未來的某一年初一很有可能輪空,那就等于沒有白月節了。但寺廟里的高僧們對這一擔心不以為然,他們認為總有辦法能夠解決類似的“小問題”。
據記者了解,蒙古國歷史上曾長時期取消白月節這個民族傳統節日,而把這一節日改名為“牧民節”。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白月節逐漸得到恢復,但不少傳統已經被人們遺忘。
在多數人為過白月節而忙碌的同時,一些蒙古國年輕人對于過白月節似乎并不太熱衷。他們表示,公歷新年才是他們愿意過的,白月節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向長者表達敬意的日子。這大概也就是為什么在白月節只有年輕人向長者送“紅包”,而沒有長者向晚輩送“紅包”的原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