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水節,場地,活動策劃
昨天下午,記者連續接到了揚州市紅十字會的反饋消息。本報有關金平縣營盤鄉水塘村的旱情,特別是該村中心小學的孩子們缺水的窘迫狀況消息見報后,前往市紅十字會捐款的市民又多了起來。截至昨天下午,由本報和市紅十字會發起的這次“捐水行動”已經收到來自社會各界的捐款36萬余元,而且還有一些單位在陸續聯系捐款事宜。
揚州人家國際大酒店的負責人看到本報的報道后,致電本報,表示愿意給當地的村民提供工作崗位。記者第一時間將這個消息轉達給了金平縣相關部門。
4000元建一座水窖
金平縣開會商討善款用途
“孩子們太苦了,我們募集了一些錢為一所學校建水窖。”下午,市紅十字會接到了揚州大學附屬中學的電話。市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將這個信息反饋給了前方的工作人員和記者。金平縣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立即與營盤鄉取得了聯系,經過篩選,選定了離水塘中心小學較近的羅戈塘小學。“這里有256個孩子,但是只有4口小水窖,68立方米,還缺100立方米左右。”半個小時不到,消息已經反饋到了揚州。
同樣,揚州捐助水塘村的行動,也在云南當地引起了強烈反響,云南省都市時報、紅河州電視臺、金平縣電視臺都對這次活動進行了報道。金平縣和營盤鄉都組成了專門的班子,負責項目的設計、施工和監督。
記者發現,只要是涉及抗旱的事情,無論大小,在金平都是被排在第一位。“現在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事情了,一定要保證你們的愛心都能落到實處。”金平縣紅十字會專職副會長于偉祥說。
昨天下午,金平縣特意召開了一次座談會,向記者和揚州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詳細介紹了10萬元善款的具體使用方向。為了保證所有來自揚州的捐款都能被用在刀刃上,營盤鄉已經制訂出了詳盡的施工方案。“除了必須從村外購買的水泥、鋼筋之外,其他的都是我們組織村民以工代費。”“我們算了,這樣4000元就差不多可以建一座24立方米左右的水窖了,正常年景,就夠一家三口用了。”
“潑水節”場地
50米寬的河道僅20厘米深
從營盤鄉返回金平后,在當地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金平縣的傣族聚居區——勐拉鄉。4月16—18日,是當地的潑水節,也就是傣歷新年。可大旱之年,如何過節卻成了一個難題。
“往年潑水節,大家都會到這里來,潑水嬉戲……”傣族姑娘王佳穎是土生土長的勐拉人,站在藤條河邊,她給我們描述了她心目中的潑水節。藤條河是勐拉鄉的主要河道,與金水河匯合后,直接流入越南境內。勐拉鄉境內的藤條河段,水面寬的地方有五六十米,窄的地方也有一二十米。在勐拉農貿市場附近的一段,往年是當地潑水節的主要場地。可是記者來到時,50米寬的河道,活動策劃,大概只有兩三米寬的水,水深不超過20厘米。該鄉鄉長湯啟德告訴記者,勐拉有傣族人口1萬,主要在3個村寨,往年潑水節,鄉親們都會聚集到河邊,用潑水來祈福。可是今年,過不過這個潑水節,讓他們很“矛盾”。節不能不過,可是沒水可潑也是現實的問題。“只能稍微灑灑了。”
“絕對不能動用任何飲用水資源。”昨晚,記者了解到,金平縣縣委已經決定將潑水節的主活動場挪到缺水狀況稍微好一點的縣城。據副縣長姜紅介紹,這一次“潑水節”最重要的活動就是為抗旱募捐。此外,為了保證潑水節不動用有限的飲用水資源,這個水怎么潑,縣里將專門制訂方案。
雨貴似金
一看到云層就幻想下雨
“現在下雨對我們來說就是下金子。”來到金平3天,大家談論最多的一個話題是下雨。顛簸在山間公路上,只要看到遠處山峰繞起暗暗的云層,大家就會有美好的幻想:是不是那里就要下雨了。
記者了解到,金平縣境內氣候條件比較多樣,往往山的這邊還是涼風習習,翻過一座山就是烈日炎炎了。不過往年一般到4月底5月初,全縣基本開始進入多雨季節了,這時也是當地農民栽種大春作物的最后時節。“過年后到3月份的小春作物,基本是絕收,大春作物還在等天。”金平縣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因為還是沒有雨,各村寨的旱情還在加劇,從年后到現在,縣里僅用于給各村送水的費用就已經達到了51萬元。“現在旱情是每天一報,今天又有幾個鄉鎮來說,缺水的村寨越來越多,送水的車輛有些吃緊了。”
可是他們又在擔心下雨,如果是大雨,已經干透的山體,將不堪雨水的沖刷而形成泥石流,沖擊村寨。“天天盼下雨,如果雨能夠一點一點下,那就太好了。”金平縣副縣長姜紅這樣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