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果節,活動策劃
八月的拉薩,青稞和小麥已是一片金黃。流傳了1500余年的望果節依舊在拉薩河谷地帶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望果節文化內涵豐厚,是藏民族的勞動創造和智慧結晶。在拉薩的鄉村田間,男女老幼身著節日盛裝,或手持青稞穗,或背負經書,打著彩旗,抬著用青稞穗、麥穗扎成的豐收塔,活動策劃公司,敲鑼打鼓,唱著頌歌,繞行于田間地頭。之后集會于河壩林間,暢飲青稞酒,唱歌跳舞、賽馬、射箭、表演藏戲預祝豐收吉祥。
歷史的車輪翻滾至今,如今的望果節不再是宗教節日,也不僅是預祝豐收的節日,而是演變為集娛樂、休閑、商貿的綜合性節慶。在望果節上我們看到了“電影下鄉”、“醫療下鄉”,看到了車水馬龍的“流動商場”,這都極大地豐富了當地農牧民群眾的物質和文化生活。
我們欣慰地看到在今天的西藏廣大農區,望果節仍是除藏歷新年外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望果節上的儀式流程沒有因為時間的推移而消逝,現代人還能夠在望果節上體會到豐收的喜悅。
我們如何讓這份“文化遺產”流傳下去,在多年后讓我們的子孫也能在望果節上體會到我們今天的心境,感受到深厚的文化積淀?在保護傳統的基礎上尋求創新之路,就是擺在眼前的課題。
在傳統節日的內容,這樣就可以有更多的民眾基礎。比方說在望果節上宣傳與農牧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趁著農閑組織農牧民學習新興種植、養殖技術。也可以借助節日的歷史文化資源發展特色旅游和娛樂業等。
在節日文化的表現手法上,可以在節慶用品和用語等文化載體上的推陳出新,形成文化產業??梢赃\用現代科技手段,多制作一些美觀大方、富有情趣的節慶文化產品;多創作一些易于傳頌、有真情實感的節慶用語;挖掘與“轉農田”、“賽馬競技”、“藏戲表演” 等相關意象的文化符號,由此來發展文化產業。從而可以突出民族特色,增強傳統節日對民眾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要讓傳統的節日“活”下去,就要讓年輕的一代自覺自愿地喜歡上傳統節日,就不能把弘揚傳統簡化為一種道義責任,而是需要兼容并蓄,適當吸取具備時代特色的精華,創新節日文化。只要青年一代能從創新中感受到節日文化和其蘊含的情感內核,就會成為傳統文化基因的傳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