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四晚上,記者應朋友之邀去看望一位書畫界的前輩。在老人家互致新年的問候后,老人的老伴就開始抱怨,現在的年輕人真是莫名其妙!自己的節日不好好過,“洋節日”倒是瞎起勁!記者恍然,原來明天就是2月14日情人節。
2013年 情人節恰逢大年初五, 春節假期與舶來品情人節遇在一起,讓不少情侶犯了難,特別是相隔兩地的,家人和情人都得照顧到,怎么過才可以最大限度滿足兩方情緒,過個真正“和諧”的新年呢?
“這孩子 春節前剛從杭州回來,開學要等到3月,可是他現在就要回去,說要陪女朋友過情人節,我這個老頭子就不重要了。”老人看著正在收拾行李的兒子,疼愛的埋怨著。
“我不是已經陪著父母過除夕了嗎,再說回杭州只是陪著女朋友過個情人節,過兩天就回來。”老人的兒子委屈的解釋。
雖說比起春節,情人節不那么重要,但總還是有人想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與另一半過一個浪漫的節日。對此,網友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現在很多人都說國外的節日在中國特別火,那是沒有遇到‘強中手’,在春節面前,情人節顯得不那么重要了。”大部分網友表示,春節體現的是中華文明的文化根源,是最重要的,而那些舶來的國外節日是對我國文化的侵略,不過也罷。
有篇博文寫到,一位在國外求學數年的海歸回家過年,她的感覺是:“這幾年國內年味越來越淡,而國外年味卻越來越濃”。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的傳統節慶文化就一步步走進雙重“圍城”的奇特境地:一方面,以春節、元宵為代表的傳統節日在國內社會生活中日益衰微,而以圣誕節、情人節為代表的西方節日卻在青年大眾中獲得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另一方面,就在傳統節日在中國內地失去“市場”的同時,它們卻在海外、特別是西方國家的主流社會贏得越來越多的“眼球”。
小劉來自河南,今年春節沒回家過年,在濟南談了一個江蘇的女朋友小吳,一起在一家體育用品專賣打工,節前小吳回去了。“去年情人節是正月23,已經上班很久了,我在公園給她點了代表2.14情人節的蠟燭,并對她許下了一生一世的承諾,那晚我們都哭了。”今年情人節恰逢大年初五,當情人節遭遇到春節阻擊,小劉表示會在情人節當天給遠在江蘇的小吳一個驚喜。
網友“不給力”表示,春節一年一次,而情人節除了2月14日,還有3月的白色情人節和中國情人節七夕。而且與情人能常常見面,兩人只要有情,天天都是情人節,可是回家陪父母的機會不多,再說面臨這個選擇的多是獨生子女,因此,還是在家多陪陪老人。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兩個人在一起,要度過的時間還很漫長, 活動策劃公司,只要倆人在一起幸福快樂,何不把春節這樣難得的機會留給父母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