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公關浪潮的開啟者。 如今,美國從事公關工作的人數是記者的六倍,有些人覺得這個數量太大了。這個局面與1952年丹尼爾·愛德曼在芝加哥開創公關公司的時候大相徑庭。當時公關工作基本就是為總裁寫寫發言稿,發發新聞稿、請記者吃吃飯。 
1981年的丹尼爾·愛德曼 愛德曼先生于1月15日辭世,享年92歲。作為行業先驅,他以更為開闊的視野,為公關事業注入了新的創想。他認為相比于花哨且昂貴的廣告,公關可以幫助公司更有效地提升聲譽和品牌。他創立了包括從危機管理到政治游說等各類業務的現代公關行業,其經歷在弗朗茨·威斯納的新書《愛德曼與公關的崛起》中得以詳述。 在為當時具有革命性的新產品托尼家用卷發工具包做的宣傳中,愛德曼先生以一場作秀初試牛刀,穩占報紙頭版。他聘請了幾對雙胞胎,請兩人中的一位使用托尼卷發工具卷發。然后這些雙胞胎四處旅行,與當地的大牌名人親吻合影,然后問:“雙胞胎中哪位用了托尼?”此后,愛德曼先生大力支持名人為產品代言,還為某品牌貓糧的推廣開發出了莫里斯貓這一形象,并幫助某火雞公司開發了廣受歡迎的客服熱線。 在成功拿下了食品巨頭莎莉集團的項目之后,愛德曼公司繼而為各行各業的組織提供了形象塑造服務,包括保齡球運動、協和超音速噴氣客機、星巴克、摩門教會,也包括《經濟學人》。頗具爭議的是,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當公眾對于二手煙的危害日益恐慌時,愛德曼曾經為煙草行業提供咨詢。 作為老板,愛德曼先生要求苛刻、任人唯賢。他勇于爭先,在與主要競爭對手——紐約、博雅、偉達等公關公司的競爭中斬獲頗豐。他往往三思而后行,(文章來自活動策劃公司、上海公關公司),這種獨特的能力使得他在同時代的人中鶴立雞群。 他終身擔任公司董事長,從未退休。他去世后,公司在全球雇員人數超過4500人。2011年實現收入6.15億美元。該公司至今仍是家族企業,由其子理查德經營。多年來,愛德曼先生多次拒絕了收購。他始終認為公關行業比廣告行業更好、更誠實、更微妙。他擔心,一旦被像WPP、陽獅這樣以廣告為主的公司收購,公司的精神就會被擊垮——就像它的老對手被麥迪遜大道的廣告狂人收購之后那樣。 現如今,雖然對公關行業也不無批評之聲,愛德曼先生這種公關優于廣告的觀點已經被廣為接受。不過四十年前,人們呼聲更高。當時,莎莉集團的創始人查理·魯賓說,在愛德曼先生的努力之下,他在公關上花的錢比廣告上花的錢值一千倍。往日一去不復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