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初入公關之門,頗有幾分意外。2003年從中國地質大學計算機系畢業,最初進入一家辦公自動化軟件企業,從事售前咨詢工作。但由于薪資以及公司環境的問題,選擇出走的同時放棄掉的還包括了落戶北京的機會。
初入公關之門,頗有幾分意外。2003年從中國地質大學計算機系畢業,最初進入一家辦公自動化軟件企業,從事售前咨詢工作。但由于薪資以及公司環境的問題,選擇出走的同時放棄掉的還包括了落戶北京的機會。隨后誤打誤撞進入公關圈,于是便有了接下來的七年公關路。
初步理解公關
最初的工作,開始于一個叫做藍色奇點的小公關公司,公司名稱中的“藍色”得名,是因為公司創始人曾在藍色光標從業數年。十個人的小團隊充滿關愛與歡樂,由此我開始認識公關。
我的公關職責定位,是通過談話選擇的。當時最簡單的選項就是客戶和媒介,在得知兩個工作細分的基本描述之后,我選擇了做客戶。因為我生性比較活躍,這個客戶端的工作包含了與人溝通的內容,同時也需要寫作、提案等能力,這對于我而言,是一個復合型的定位,能讓我感受到挑戰的樂趣。
此外,大學時代的成箱書信被我認為是自己寫作能力的象征,同時我也希望通過撰稿的工作來證明自己。而大學的時候,軟硬件促銷的兼職工作,(文章來自活動策劃公司、上海公關公司),也讓我對市場、營銷領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而現在回頭看看,公關作為一門交叉學科,在傳播領域的產業鏈上,承擔著承上啟下的溝通作用,著實是一個現代“雜家”的角色。對于我而言,也許從事公關本身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從2003年到2005年,我經歷了藍色奇點的多個客戶。作為一個小公關公司,能夠以主力Retainer客戶保持生存的同時,又能兼做中小Case,實在是一種從容。回顧這一段工作經歷中,關于公關架構的理解逐步形成。而這也是通過一步步對公關理解的深入來達成的。
印象比較深刻的一個案例是,藍色奇點和奧美群策合作承擔北京首家“動感地帶”品牌店開張的發布工作。這是我們初次和4A活動部門共同承擔一個公關意圖的達成,奧美群策擔當活動策劃執行,而藍色奇點承擔媒體邀請及傳播溝通。這個典型的活動加傳播的案例,讓我了解到在泛傳播領域中,不僅僅包括了狹義的媒體傳播,更包括了各種形式下的傳播施動者和受動者間的溝通。與此同時,公關客戶端之于媒介端的相互協作,也逐步滲透并成為我感同身受的理解。
2006年,有幸進入藍色光標,危機公關成為這個階段我受益最大的領域,特別是陳陽老師以媒體策略高度化解危機的豐富經驗,成為這個階段不可多得的“危機公關教科書”;除此之外,藍色光標在傳播體系上遵循的嚴謹作風、強大的跨區協作執行力,也讓我認識到實力型傳播機構在體系上的優勢斐然。
“假冒剎車油”事件的危機公關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起事件從最初的典型社會事件,通過媒體關注進而引發成為一場全社會對剎車油行業的信任危機。這場戰役在行業高度上打響,因此我們應對危機的策略在于,立足客戶長城潤滑油在行業獨具的核心影響,第一時間以行業自律宣言、企業質量承諾等形式,從而達到了正本清源的效果。這個項目前后僅僅一周,卻完成了三個輪次、有梯度的危機傳播,不僅澄清了客戶安全可信賴的品質,更樹立了長城潤滑油在消費者心目中負責、領先的品牌高度,完成了從事件關注到企業品牌提升的大挪移。
在此期間,我經歷的其他種種項目,已經初步搭建了我理解的一個完整的公關事務模型,即基于傳播的媒介公關、策劃傳播、危機處理,以及公關活動等諸多公關實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