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造品牌價值,維持品牌活力等方面,公關公司一直有著較強的專業能力。如今,能否幫助企業構建戰略層面的、可持續發展的公關體系也成為客戶衡量公關公司專業能力的重要標準之一。在記者采訪注意力公關顧問機構董事長馬蘇格的過程中,他坦然講述了注意力的戰略公關歷程。“戰略公關并不是高不可攀的理念,公司只要朝著這個方向去發展就能夠形成長期的發展戰略”。話語中流露出一位公關人的孜孜不倦和明朗豁達。
走上戰略公關路
“雖然創立一家公關公司很簡單,但要實現持續發展卻很困難,所以公司一定要有明確的發展戰略”。
馬蘇格從西北大學中文系畢業后便在陜西一家大型國營企業里從事宣傳工作,那時的他特別喜歡創作,負責廠報的出版,可以說是一個十足的文學青年。帶著幾分創業的沖動,他決定南下廣州,在《南方周末》度過了8年的職業生涯。從記者到媒體經營者再到媒體管理者,馬蘇格一直與公關行業保持緊密聯系。那時常常有一些企業在發生危機時都向他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一次次的考驗和一次次的成功,啟發了他創辦一家公關公司的想法。2001年夏天,2萬塊錢作為公司的啟動資金,3個年輕人開啟了創業的歷程。
“其實在內心深處,我一直有著厚重的媒體情節”,馬蘇格說。當時,(文章來自活動策劃公司、上海公關公司),一些媒體和企業都向他伸出了橄欖枝,為此他也曾猶豫過。“雖然離開自己深耕多年的媒體平臺,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需要面對未知的挑戰,但我最終還是堅持走自己的公關路”。
那時,前來與注意力洽談的危機管理項目紛沓而至,并成為公司起初階段的主營業務。“我們曾經幫助企業平息CEO更換所引發的深層危機,消除企業介入新產業所遭受的輿論危機……”馬蘇格如數家珍地向記者講述了那些年的點點滴滴。起初,他打算把“危機管理”作為公司的發展定位,但在綜合評估這一定位后發現,危機管理項目自身所存在的局限性不利于公司的長遠規劃。摸索出一條正確的發展道路成為馬蘇格當時的心結,他不僅深入研究格魯尼格等公關前輩的理論,還對創業3年來的危機管理經驗進行提煉,這一過程啟迪了他的心智,使他萌發了戰略公關理念的雛形——“一把手工程”思想。他說:“公共關系受控于企業的高級管理層,屬于企業的最高意識形態,只有得到高級管理層的重視,公共關系才能夠在組織的整體策略管理中發揮戰略性作用。”
隨著業務的進一步拓展,注意力開始涉及3C、快消品、金融、汽車、房地產等領域,他身上的擔子也越來越沉。在2004年和2005年,他經歷了一段波折。2004年,公司重兵攻打北方市場,進軍具有天然政治和媒體資源的北京市場,但由于團隊水土不服,結果得不償失;2005年,他控股了一家以做汽車公關業務為主的公司,但由于雙方業務模式和發展戰略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沖突,最終不歡而散。“在短短的一天中,我痛下決心,割掉這塊心頭肉。從中我體會最深的是,公司要想獲得持續發展就必須明確戰略公關的定位并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在與企業共同創業的這些年中,馬蘇格感覺到中國公司缺乏深度的公關策略,這也是他一直堅持公關公司要以全局的高度、長遠的角度來幫助企業確定正確的經營目標和發展方向的戰略公關思想的根源。2007年,隨著注意力客戶結構的國際化,品牌影響力的穩固及延伸,公司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這更堅定了馬蘇格走戰略公關發展道路的信心, 他說:“最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公司在2007年成為廣汽豐田在國內的唯一一家策略型公關公司”。
將戰略進行到底
“公司無需在規模上求大,但要在縱深上求得發展。在未來,注意力還要在戰略咨詢上下大力氣”。
從“一把手工程”到“戰略公關”,馬蘇格漸漸明確了幫助企業建立無形資產,解決利益相關方深層的紐帶關系是戰略公關最重要的使命。他強調,“只有以公共關系為核心,站在企業品牌戰略的高度,才能夠推動企業營銷戰略,促進企業發展戰略,協助企業建立產業品牌聯盟,幫助企業快速融入地區品牌發展戰略”。
最近,注意力接手了客戶的一個活動,在別人眼里,這也許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只要能夠打造出一個絢麗的創意,成功就近在咫尺,但在活動方案中,注意力重點闡述有關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問題,要求對方把這場活動看作是一場大的戰役,而不是一次戰斗,因為只有從企業決策層的角度去統籌思考并制定出企業全面的戰略公關布局才能夠促進公司遠景目標的實現。
“微軟總裁比爾·蓋茨說過自己的企業離死亡永遠只有18個月的時間”,他如是說。一路走來,馬蘇格見證了很多掙熱錢的企業由于缺乏長遠的戰略規劃最后走向消亡。為此,他一直在積極呼吁中國的服務公司,要幫助企業建立長期的、持續的競爭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