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習俗,活動策劃
據老淮安人回憶,淮安端午習俗也有特別之處,起碼淮安人特別注重這一傳統節日。
端午節的叫法很多,如五月節、天中節、蘭沐節等等不一而足,全國各地各種版本的叫法加起來有20多種。而在淮安,人們更鐘愛用“娃娃節”這一端午節的別稱。“可以這樣說,端午節都是圍繞著小孩子來過的。”85歲的趙訓美說。趙奶奶家住市區交通路上,昨天下午,記者專門登門向趙奶奶討教老淮安人過端午的習俗。
趙奶奶雖年過八旬卻十分健談。“這些年講究的越來越少了,以前可是年年都做!”她說。趙奶奶記憶中端午一般都要做雄黃酒。據說,在端午節前,每家都準備好艾草水、雄黃和白酒,端午晌午,把切好的大蒜與艾草水、雄黃、白酒拌在一起,然后放在太陽下面曬,這就是雄黃酒。過了午時,滾燙的雄黃酒端回家里,首先用雄黃酒在孩子的額頭上寫個“王”字,接下來在孩子的肚臍眼、肛門處也點上一些,所剩的雄黃酒多用來擦拭床頭和床沿,有的還在床底下潑灑一些。
在端午節到來之前,家里會納鞋的人會給孩子們做一雙老虎鞋,老虎鞋一般用紅色布料作為鞋面子,用黃色絲線繡成老虎。端午節當天,孩子們都會穿上新老虎鞋,而腳上除了老虎鞋還要扣上五彩絨線。老人說,孩子手上和腳上系上的五彩絨線,一直要系到七夕,才剪下來做成雀橋,給牛郎織女相會。
“你看,這些講究都是圍繞孩子搞的,樣樣都和孩子有關。因為五月是惡月,五日是惡日,做這些是為了祈福孩子們一年平安。”趙奶奶說。趙奶奶不僅知道這些習俗,還知道這些習俗的來歷。“那個年代沒有滅蚊劑,蚊香也是后來才有的。人們抹雄黃酒正是為了驅蚊防病。”她說。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惡日,在民間信仰中這個思想一直傳了下來,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驅災禍的習俗。這是由于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夏天蛇蟲繁殖易咬傷人,這才形成此習慣。
在趙奶奶看來,端午節種種習俗看似迷信,但都是有益于身體健康的衛生活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端午實在可算是傳統的醫藥衛生節,是人們與疾病、毒蟲作斗爭的節日。她認為,今天這些衛生習俗仍然是應該發展,并應弘揚傳承的。“你們搞這次活動我看很好,起碼能營造氛圍!”她對晚報“社區端午文化節”活動給予夸贊。
在端午節當天,也有一些趣味性十足的兒童斗鴨蛋比賽活動。在趙奶奶五個曾孫中,都有過斗鴨蛋的美好回憶。“那時候條件不如現在,端午節給每個孩子發一個鴨蛋,孩子們為了吃鴨蛋,常常比斗技,誰的鴨蛋先破了就先吃誰的,活動策劃,很好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