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宣亞國際傳播集團宣布與宏盟結成戰略聯盟組建合資公司并控股,這一消息讓宣亞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對于雙方合作的前景也引發了行業的討論。時隔一年多,合資后的宣亞經歷了哪些變革?宏盟究竟給宣亞帶來了什么?面對金融危機,宣亞如何應對?帶著這些問題,中國公關網專訪宣亞國際傳播集團總裁蔣皓,為您細致解讀。

宣亞國際傳播集團總裁蔣皓
井字架構凸顯關懷式服務核心
中國公關網:在宣亞的十年成長里,與國際公司有多次合作,如2003年與高誠、2007年與電通, 其中尤以2008年與宏盟集團的戰略合作最為引人注目,目前宣亞的業務架構情況如何?
蔣皓:從業務合作角度看,宣亞已經和宏盟集團旗下廣告公司BBDO,市場活動創意公司Proximity, Porter Novelli和Pleon兩家公關咨詢公司分別進行了對接,組建了宣亞國際廣告公司、宣亞國際公關公司、培恩國際公關公司和北京宣亞國際品牌管理顧問四家合資企業。
目前宣亞主要包含了三個業務板塊,一個是宣亞國際公關,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世茂大廈的第十四層;另一個是培恩公關,在第十二層;還有就是我們在第十三層建立的獨具宣亞特色的創新性組織架構,(文章來自活動策劃公司、上海公關公司),我們內部叫它TCG,即Total Communication Group,它是一個全傳播部門。所以從整體架構看有點像三明治,兩個公關公司中間夾了一個TCG。在宣亞的上海和廣州公司也都是這個架構。
中國公關網:您剛才提到的TCG部門,它主要負責的業務是什么?
蔣皓:TCG根據業務功能劃分為不同的小組,提供相應的專業服務,其中包含了一個公關組,一個負責互動業務和活動管理的全傳播組,一個以終端促銷為核心的市場營銷組,以及一個創意部,提供平面與立體的創意設計,也包括適合在網絡中呈現如Flash等互動性比較強的創意制作。現在北京的TCG大約有100人。它是一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營銷咨詢團隊,以大創意為引領,給客戶提供一站式的全傳播營銷服務。它是我們宣亞的未來的發展重點和希望所在。
中國公關網:現在宣亞在全國的人員規模是多少?北京與上海、廣州三地的業務架構為什么要相互對應,這是出于什么考慮,宣亞做了哪些調整工作?
蔣皓:從人員規模上看,現在宣亞共有420人左右,其中北京300人,上海和廣州各有60人。
在2008年末,我們完成了北、上、廣三地的業務架構調整。現在,三個業務板塊的總經理需要對該板塊的全國業務負責,同時三地的總經理又需要對本地的三個業務板塊負責。主體架構呈現一個“井”字圖,橫著三條線代表北京、上海、廣州,豎著三條線代表兩個公關加一個TCG。我們這么調整的目的是為了減少跨部門合作的溝通成本,使宣亞的客戶歸屬更加清晰,以保證我們所有客戶都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關懷和最高質量的服務。例如,上海宣亞公關的一個客戶,除了我們上海的總經理需要負責任外,宣亞公關全國的總經理也要關注該客戶的滿意度以及服務團度的配備情況,一個垂直領導加一個區域領導,保證了我們的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
中國公關網:除了上海、廣州分公司,現在宣亞的分支機構都有哪些?
蔣皓:宣亞在重慶還有一個辦公室,負責提供位于重慶的客戶的近距離服務,同時建立與維護西部的媒體關系。另外,我們在27個二線城市都有合作單位,以保證客戶的線下活動得到快速和有效的支持。
標新立異確立“全傳播”企業文化
中國公關網:對于宣亞的業務架構,有業界資深人士曾表示,“就宣亞的個案而言,我所擔憂的是宣亞的戰線過長。如何同時運營好四家公司,在不同的領域都取得更大的成功,這對合作雙方和經營團隊是個不小的挑戰。”結合宣亞與宏盟合資一年多以來的情況,您如何回應這種擔憂?
蔣皓:這個擔憂不無道理,對于傳播公司而言,做“專”和做“全”一直以來都是人們的一個爭論點。中國有句俗話“術業有專攻”,如果要求一家公司公關、廣告、活動什么都能做的非常好,確實是比較難實現的目標,但宣亞這么做并不是為了創新而創新,而是市場環境使然。
先看看我們的TCG部門。全傳播業務之所以能夠發展起來的原因是什么?是因為有實際的客戶需求。宣亞成立十年來,我們一直在分析客戶所面臨的競爭性傳播環境,以及她們期望傳播所能帶來的商業價值。隨著新技術、新媒體的不斷涌現,客戶的營銷需求正越來越走向整合的道路。
例如一個以網絡為核心傳播平臺的推廣項目,很難把它界定為傳統的公關或是廣告或是純活動,在策劃和執行過程中,各種傳播手段交叉使用,渾然一體,以達到最佳的傳播效果。客觀上客戶需要有這么一家專業公司,能打破不同傳播手段間的壁壘,做到各種工具的應用方向與步伐一致。滿足客戶的這種需求就是我們創建TCG的初衷。
宣亞的公關作業能力多年來一直是集團的優勢所在。我們希望和宏盟合作后,這種優勢能夠得到進一步的加強與發揮。所以我們保持了兩個公關團隊的相對獨立性,既使她們能得到平穩有序的發展,同時也引入一些內部競爭機制,相互促進。
但從管理理念和方式來看,不管是對TCG還是對公關業務,有很大的一致性。我們所看重的都是員工能否深入洞察客戶的品牌內涵,是否了解客戶的消費者的購買心理與購買行為,公司是否能形成健康的團隊文化,是否能吸引和留住優秀的人才等。因此,從外部看我們是若干家公司,對宣亞來說,我們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
中國公關網:您覺得從08年與宏盟合作以后,尤其是進行內部創新的時候,宣亞有哪些方面進行了改進?
蔣皓:在過去不到兩年時間里,為了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我們在幾個方面做了大量努力。首先是改變每個員工看待傳播的思想意識。例如之前,公關的員工會覺得自己是負責做公關的,并不需要去了解活動、廣告、創意等,認為這些跟我沒有關系,我做好媒體關系、寫好稿件就行了。跟宏盟合資后,我們提出了“POWER OF ONE”這個理念,這也是我們目前的經營理念,即希望宣亞的每一個員工都成為全傳播的推動者,每個人都要有整合營銷的思維模式,宣亞各塊業務形成一個合力,為客戶創造最大化的傳播價值。為了破除大家思想意識上的障礙,形成一個全傳播的思維,我們做了很多內部的討論會。比如,我們舉辦了Digital Day,邀請互動營銷領域的專家給全體員工介紹最新、最前沿的數字營銷策略與方式。
第二個重點是搭建平臺。為了能夠更高效地為客戶提供服務,我們花了很多精力搭建了一個完全基于數字應用的平臺---Platform D,在這個平臺上匯聚了技術、創意、策略等不同專業人才,凝結成整個集團共享的資源。除了Platform D,我們還成立了媒介中心,來整合與協調集團的媒介資源,縮短宣亞與媒體間的距離,并向剛加入宣亞的公關新手傳授正確的媒介溝通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