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頻空調何時不再“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6月1日起,上海率先給變頻空調設定“節能門檻”,并規定能源效率低于一定等級的變頻空調將不得生產和銷售。但是,與上海地方標準設立的先知先覺相對應的是,全國的變頻空調標準卻遲遲未能出臺。實際上,盡管與普通定頻空調相比,變頻空調屬于節能產品,但由于我國一直缺乏相關的能效標準,變頻空調是否節能并沒有判斷依據,這也同時造成了變頻空調在國內市場不尷不尬的地位。 進退兩難的變頻空調 《贏·生活》在國美、蘇寧、永樂等大型家電連鎖賣場采訪時,(文章來自活動策劃公司、上海公關公司),總能看到許多銷售人員向消費者推薦變頻空調。然而,和普通空調去年出臺的能效比標準相比,任憑銷售人員說得天花亂墜,很多消費者依然棄變頻而選定頻。原因很簡單,“又沒有能效標準,誰知道節能不節能呢?”一位陶姓女士消費者直言道。 而由于相關標準的缺位,也給國內以變頻空調為主要宣傳策略的廠家造成了被動甚至負面的影響。一個有趣的小故事是,去年,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根據《能源效率標識管理辦法》備案的能源效率等級為一、二級的空調產品規格型號及企業名稱名單。然而,無時無處不把節能作為最大賣點的各類變頻空調型號,卻無一進入該節能產品榜單,紛紛名落孫山。記得當時以變頻空調為主打的海信連連喊冤:只因為針對變頻空調的能效標準還沒有出臺,竟然失去了“節能”的名分,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節能的變頻空調竟然無緣“節能榜”?這實在是代表了一個行業的尷尬。這滑稽的一幕,同時為國家制定行業標準敲響了警鐘。 知名家電營銷專家沈聞澗告訴《贏·生活》記者,其實在日本等國外空調市場,變頻空調已經占到市場份額的90%以上。然而在中國,雖然各方統計數字不一,但也一直徘徊在10%左右的市場份額。作為未來國內空調行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市場標準缺少一個準確的定位,這對生產變頻空調的企業來說,也是一個無奈的結果。 沈聞澗分析認為:“變頻空調目前較低的市場份額很不正常,但是要想在國內引領消費主流,最起碼還要兩三年市場培育的過渡時期。” 從理論上來說,國標的出臺將有望規范國內變頻空調市場,從而達到市場銷量的穩定增長,但據《贏·生活》記者了解的市場情況顯示,變頻空調不僅銷量較低,而且在廠家今年發布的新品中變頻仍占有相當少的比例,力量十分薄弱,上量仍無希望。 變頻空調已成“雞肋”? 根據賽諾市場研究公司統計的數據表明,變頻空調的份額自2002年突然由不足2%的市場占有量上升至8%之后,不僅沒有繼續攀升,反而有了下降趨勢,到2004年后基本處于停滯狀態。而最近幾年,作為主推變頻空調的廠家,市場份額都有所下降,海信在2005年變頻空調的市場占有量由57.4%下降至54.1%,變頻空調的隊伍不僅沒有壯大,甚至有廠家已經退出變頻陣營,比如格力。 盡管業界呼吁不斷的變頻空調能效標準即將出臺,但不可改變的事實是,在2006冷凍年度空調廠家發布的新品名單中,變頻空調仍然形單影只。北京工業大學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制冷學科部高級工程師李紅旗解釋說:“變頻空調檢測能效的方法與定頻空調的完全不同,兩者無法進行比較,前者只能按照季節能效比來檢測。”這也直接導致變頻空調的“節能身份”一直名不正言不順。 美的空調公關部經理張煦在接受《贏·生活》采訪時,始終用“市場不成熟”來對國內變頻空調市場進行強調。顯然,空調主流廠家對變頻空調回避的態度,是其市場不能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 《贏·生活》記者在采訪廣州家電連鎖賣場時發現,除了海信力推變頻空調之外,其他對變頻空調的宣傳簡直可以忽略不計,以至于銷售人員一再向記者洗腦“只有海信才有變頻,其他的都是定頻的。要買變頻只能買海信。”實際上,美的、海爾、長虹、TCL、三菱電機、松下、三星等都有變頻產品推出,但廠家對“變頻”的宣傳卻是出人意料的冷靜。 而如今,變頻空調只是空調廠家的高端象征,并非真正走量的產品。作為今年美的轉型高端的代表性產品“天鉆星”空調,就是直流變頻空調。美的空調公關部經理張煦也坦言,變頻空調是一種趨勢性產品,用來代表廠家的技術實力,現在只能將其作為高端機來推。而在市場上所見到的兩款海爾變頻空調, “直流變頻雙新風”空調,也只是作為海爾的空調產品形象來進行推廣。同時,張煦也認為,價格普遍較高也是變頻空調短期無法上量的主要原因之一。 空調變頻技術推動了節能的前進步伐,10%左右的有限市場份額也表明國內變頻市場的巨大潛力。然而變頻空調能效國標的“千呼萬喚不出來”,加之生產企業的冷淡推動,都使得市場環境需要較大改善無法在一朝一日迅速轉變。變頻空調這塊“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何時才會變成人人爭搶的雞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