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藍標或迪思之前,并沒有公關公司上市的先例,國內的公關業長期是外資的天下,這難免令外界質疑,國內公關企業是否具備上市的能力。
有業內人士認為,上市公司需要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和強有力的核心競爭力,而公關公司恰好在這一環節比較薄弱。輕資產的公關公司如何保持長盛不衰?
對此,藍標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趙文權倒是相當坦然,他表示,藍標的盈利模式非常清晰明了,即通過專業服務獲取收益。至于人脈對每個行業都一樣重要,在國外也是如此。
一個中小型公關公司創始人認為,這個行業“門檻很低、利潤很高”,但不表示這個行業就不能進入資本市場,藍標和迪思能夠成功上市是件好事兒,對整個公關行業都是個促進。
據了解,在公關行業的幾個細分領域中,利潤率最低的是針對產品的行銷服務,(文章來自活動策劃公司、上海公關公司),其次是針對企業整體形象的品牌公關,利潤率最高的是針對政府的形象公關和危機公關。
現在國內大多數公關公司都在前兩個低端領域里競爭,使得這兩個領域利潤率只有10%~15%,而后兩者的利潤率可以達到50%~60%。越是難的環節,競爭者越少,所以利潤率高。
有一種說法是國內公關公司大多沒有研發技術和產品支持。對此,趙文權并不認同。他表示公關行業事實上是一種純智力行業。盡管目前國內公司與外資公司仍有差距,但兩者之間已經越來越接近。據介紹,目前藍標擁有自己的專業服務產品例如《輿情分析》,客戶對此也比較認同。
“賺錢很容易,做大很難。”國內公關行業的定律也許很快就會被藍色光標所改寫。
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CIPRA)發布的2007年度中國公共關系市場年營業額應超過108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度的80億元人民幣增加28億元人民幣,年增長率為35%。
|